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项目管理>电站事故及应急消防管理 返回

电力设备企业走出去需摆脱后发劣势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中电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4-03-28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从政府工作报告指出,鼓励通信、铁路、电站等大型成套设备出口,让中国装备享誉全球。政府工作报告对开创高水平对外开放新局面作了部署,提出“支持企业打造自主品牌和国际营销网络”。

 

中国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走出去是必然的。

 

不走出去就会遇到 “天花板”,走出去就会海阔天空;不把目光定位于全球,发展就会受限,只有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才能赢得国际化的主动权。有专家建议,电力设备企业“走出去”要摆脱后发劣势。

 

实际上,设备企业“走出去”正迎来新机遇。一方面,全球投资自由化继续推进。近年来,各国新出台的政策中,有利于外国投资者的政策仍占明显多数。另一方面,2008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导致美欧发达经济体企业资金链紧张,企业市场价值大幅缩水,为我国企业通过低成本并购获取先进技术、研发能力、国际品牌和国际销售渠道提供了难得战略机遇。如今,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吸引中国企业的投资,波兰等国家、美国多个州政府在华设立了联络办公室,旨在吸引中国企业的投资,并承诺提供优惠政策。

 

电力设备企业走进国际市场后,如何解决后发劣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第一,我们是新手,我们遇到的所有竞争对手几乎都是国际级的超级选手。第二,我们是新面孔,所有市场早就被瓜分完了,想挤进去难上加难。

 

的确,我国电力设备企业“走出去”得较晚,大多数“走出去”的企业都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才走出国门、勇蹈国际市场的,与动辄有着上百年跨国经营历史的西方大公司相比,无论在经验和管理水平、品牌知名度方面,都有着一定差距。我们是“迟到者”,正因此,国际市场上的座次早已排定,一个“迟到者”要想挤进去分享一块蛋糕,无疑是“虎口夺食”,其难度可想而知。

 

设备企业对外投资与国际化经营面临“后发劣势”。在激烈的竞争下,被迫进入政治风险相对较高的国家与地区,承受着政局动荡、政策不稳定、海外财产与人身安全威胁等各类风险。设备企业海外投资在一些国家面临歧视性待遇。一些国家对中国崛起产生了疑虑与担心,对中国企业的投资、贸易活动采取限制措施;一些国家限制中国企业投资于一些所谓“敏感”领域。

 

要在最短的时间走过发达国家上百年走过的道路。面对后发劣势,“走出去”的企业别无选择,唯有比别人吃更多的苦、付出更大的艰辛,不屈不挠、创新奋斗,不断提升品牌价值,增强自身的竞争力,“走出去”才能走的更加稳健。

 

 

分享到:

关键字:电力设备 设备企业 电站设备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