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际新闻 返回

加氢站建设成为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一大关键因素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汽车燃料电池之家 发布时间:2021-04-04 浏览:

燃料电池汽车其主流设计是采用车载纯氢的方式,意味着燃料电池汽车必须像燃油汽车一样补充能源,并且有加氢站来制备和运输氢气。加氢站的建设也就成为了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的一大关键因素。

值得一提的是,全世界在燃料电池汽车推广过程中,世界多国政府和汽车制造商几乎都认识到了加氢站对于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的重要性,在积极开展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关键技术研究同时,也在不断加大对加氢站等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力度。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2月底,欧洲拥有160座正在运行的加氢站,占全球总数量的40%;亚洲拥有140座,占35%;北美拥有85座,占21.25%。欧洲和亚洲是全球加氢站分布的主要区域。

从加氢站建设来看,日本在亚洲市场属于无可置疑的先驱者,不仅全球加氢站保有量占据首位(96座),而且在氢燃料电池及氢燃料电池汽车研发和商业化推广方面,日本也处于全球领先水平。日本经济产业省发布《氢能基本战略》显示,2020年要累计实现4万辆保有量,2025年累计实现20万辆保有量。从商业层面来看,丰田、本田等汽车公司均宣布燃料电池汽车已经商业化。并且丰田、日产等11家基础设施、汽车以及金融公司于2018年成立了日本加氢站网络联合公司(Japan H2 Mobility),他们计划2018年至2021年新建80座加氢站。

从欧洲市场方面来看,丹麦基本实现加氢站全国覆盖,英国及德国也在提高加氢站的资金投入和地域覆盖。德国则已拥有60座加氢站,另有38座加氢站已在规划中,其中34个地点将由大型能源企业和车企合资设立加氢站运营商H2 Mobility Germany运营。

美国市场稍落后于日本和欧洲,加氢站布局排在全球第三名。公开数据显示,美国拥有42座公共加氢站,确定在建或计划中的加氢站达10多座,未来加氢站迅猛增加。日本是全球氢燃料先行先试的代表,日本从1993年起就开始实施“世界能源网络”计划,深入研究氢及其基础设施技术,希望到2020年逐步推广氢能。公开数据显示,日本对氢能的相关资助规模在2018年达到2.6亿美元,其中40%主要支持补贴加氢站,15%通过METIs进行技术研发,35%主要是支持氢燃料车、推广静态的燃料电池的使用和供应链等。

美国很早就在政策层面对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进行刺激与推动。比如,1994年美国克林顿政府曾宣布实施“新一代汽车合作计划”,耗资15亿美元,开发3倍于当时燃料效益的新一代先进轿车;布什政府则提出“自由轿车”(Freedom car)项目以及“自由燃料”(Freedom fuel)计划(氢计划),总共耗资17亿美元,用于氢能燃料电池、氢能基础建设与尖端车辆科技的发展。

德国政府氢燃料的规划则十分明确,规划在2020年之前加氢站普及到100座,到2025年之前建成400座,并联合戴姆勒-奔驰汽车公司、大众汽车公司计划至2020年向市场投入50万辆氢燃料电池汽车。

韩国方面,韩国政府2018年宣布五年内用于氢燃料电池及加氢站的补贴将达到2.6万亿韩元,把交通对原油的依赖减少20%。另外,加拿大、新加坡、冰岛等国家也都积极参与氢能源燃料电池的发展研究,致力于推动交通环保化、智能化、科学化。

中国国家氢能标委会发布的《中国氢能基础设施》蓝皮书中明确了,到2030年,国内将建成加氢站1000座,氢燃料电池车达到100万辆。不少地方纷纷推出氢能产业规划方案。比如上海提出到2025年建成加氢站50座,乘用车不少于2万辆。武汉计划到2020年建设5座至20座加氢站,燃料电池车示范运行规模达到2000辆至3000辆。

国内企业纷纷涉足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研发。国家大型能源公司也在积极布局氢能利用、氢基础设施和燃料电池等全产业链。尤其是大批传统柴油发动机企业也在积极谋求创新转型,开展燃料电池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以替代传统柴油车。

分享到:

关键字:加氢站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