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在交通领域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这点毋庸置疑,但在氢燃料电池汽车释放出足够的市场需求之前,产业链企业是否还有其他的应用场景可以去挖掘与培育?”日前高工氢电走访天能氢能源时,其运营总监王蹇如是表示。
其实王蹇并非真的有疑问,而是借此呼吁业界重视探索新兴应用领域。以他的经验来看,燃料电池的应用非常广泛,开辟更多的应用场景,有利于整个产业的发展壮大。
与王蹇有相同想法的不在少数。上海攀业高层认为,在氢能社会的各种应用中,对比汽车等重量级应用领域,氢燃料电池的轻量级应用有贴近消费者、数量大、市场化程度高等特点,是重要的边缘创新应用,在例如备电、叉车、助力车、扫地车、游艇、游览观光车等领域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
氢航科技总经理刘海力更是坦率指出,在氢能产业生命周期的早期,政策过度扶持单一一个应用方向,会给氢燃料电池其他应用方向发展造成“真空效应”。从国际市场看,氢燃料电池在航空、无人装备领域、电源、小型车辆的应用已呈现出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事实上,目前以上海攀业、氢航科技、畔星科技、天能股份、新氢动力、宗申动力、英飞腾等为代表的燃料电池企业在燃料电池轻量化应用领域已经取得了不错进展。
上海攀业主要聚焦应急发电电源、无人机和轮式载具三大领域,公司移动式3kW燃料电池发电系统、便携式200W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开拓了通信基站应用市场;空冷燃料电池在电动自行车、氢能叉车等领域也有应用案例,公司开发的第二代燃料电池自行车已在佛山市南海的仙湖氢谷进行了批量示范应用;公司还是国内无人机燃料电池系统的主要供应商之一。
氢航科技轻量化电堆的功率密度已达到700瓦/公斤。以此电堆为动力的其多旋翼无人机氢旋4号的最大航时可达4.5小时,最大起飞重量为29公斤,在最大负载9公斤时仍可持续飞行1小时,同时已可实现在低温-20℃下飞行,这创造了氢动力燃料电池作为航空动力的新纪录;公司正在研制一架起飞总重为140公斤的分布式氢动力多旋翼概念机。该概念机由一组20kW分布式燃料电池阵列驱动,载荷20公斤仍可飞行1.5小时,这将打破这个量级的电动多旋翼航时世界记录。
畔星科技在布局车用市场的同时,一直致力探索氢燃料电池技术在无人机、船舶、无人艇、摩托车等领域的应用。目前其应用于氢能摩托车的产品已历经三次迭代,近期刚获得为百辆氢燃料电池摩托车配套的订单。
天能股份在互动平台表示,3月26日天津展上公司发布的ACGS1空冷石墨电堆属于自主研发,额定单片功率可达20.1W,重量轻,性能稳定。主要可应用于小功率发电设备、无人机、低速车等领域。该燃料电池已经完成定型,将根据市场订单情况和基础设施建设状态适时进行量产。近日,天能集团就与雅迪科技集团围绕氢能电车达成战略合作协议。
新氢动力在今年2月中标国内首笔氢燃料电池叉车订单——100辆3.5吨级氢燃料电池叉车,中标金额为3670万元。新氢动力在2020年完成了第一轮增资扩股,2021年将投资4500万元建设氢燃料电池车辆发动机系统2.0产线,年设计产能2000套。
宗申动力近日发布2020年度报告显示,在报告期内,公司控股子公司重庆宗申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燃料电池两轮车项目取得阶段性进展,已成功在首台摩托车整车完成“双100(速度和续航)”性能测试,最大续航里程可接近150KM;燃料电池叉车的氢电混动组合方案也正在正常研发和试运行中。
英飞腾在2021年初与佛山南海政府签署投资合作协议,将落地万台级别产能,携手政府进行千台级别氢能叉车的示范推广。其实英飞腾在美国成熟市场已批量交付客户,单台产品实际运行已超过2万小时,高效可靠,如今选择在中国将成熟产品国产化规模生产,是复制成功经验,从而推进国内氢能叉车“百台试点、千台示范、万台商用”。
除了轻量化应用以外,一些燃料电池企业在其他新兴应用领域也有了初步成果。今年以来,国电投氢能、喜玛拉雅、航天氢能、中船重工712所、众宇动力、荣创新能等多家燃料电池企业都有好消息传来。
国电投氢能与中车大同、内蒙古中电物流等就氢能机车以及氢燃料在铁路中的实际应用形成合作意见。三方连同铁路运输分公司一起深化产业合作,开发新一代可供干线运用的氢能机车;
喜玛拉雅与桂林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广西新能源船舶电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同启动“氢能源船舶项目”合作。三方就“氢能产业现状及发展、燃料电池技术及应用、新能源及氢能船舶行业前景”等内容展开了充分的研讨和交流,就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合作共建“氢能船舶项目”达成共识。
航天氢能成功交付青岛港5套60千瓦燃料电池系统。后续航天氢能将继续紧密配合山东港口集团青岛港“连钢创新团队”,深度参与到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建设中,以航天品质助力“氢能+5G”智慧生态港这一宏伟工程。
中船重工712所配套燃料电池系统的试验船在扬州长江水域完成系泊试验。该系统可同时供锂电池充电和轮缘推进器运行,最高运行功率70kW,由燃料电池发电模块、供氢装置、监控装置和辅助装置等设备组成。其中70kW级船用燃料电池模块满足船用氢燃料动力装置安全性要求,将布置于独立燃料电池舱;供氢装置采用5瓶组高压氢气瓶,储氢量约16公斤,储能约300kWh,布置在船顶甲板。
众宇动力在今年1月获中国第一张船用燃料电池产品型式认可证书。此次助力众宇动力拿到认可证书的产品是该公司TWZFCSZ系列燃料电池系统。
荣创新能配套的国内首台氢电混合动力机车于今年1月在中国中车大同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下线。该动力系统是荣创新能轨道交通用大功率金属极板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可实现-30℃低温启动,运行性能优异,在同类产品中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