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储能市场>电源侧储能 返回

德国储能市场仍面临缺乏明确的监管法规、项目审批流程冗长等挑战

作者:仲蕊 来源:中国能源报 发布时间:2021-04-14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日前,德国储能协会联合市场咨询机构Energie Consulting发布报告称,不同于其他能源领域,德国储能市场需求近期似乎并未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强烈冲击,虽然各细分市场发展进度不一,但总体呈上涨趋势。数据显示,德国储能市场总体营收从2019年的约63亿欧元,上涨到2020年的71亿欧元,预计2021年将进一步增至76亿欧元。

户用储能规模大幅增长

根据Energie Consulting的调查,2020年底,德国已有近70%的家用太阳能发电装置配套了电池储能设施,德国户用储能系统的装机容量约为2.3吉瓦时。截至目前,德国有超过30万个家庭安装了电池储能系统,平均装机容量约为8.5千瓦时。

调查显示,2020年,德国户用储能系统市场的营收约为11亿欧元,比2019年增长近60%。Energie Consulting分析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德国的单个家庭越来越重视能源的自给自足能力以及供应安全。

此外,利好政策同样驱动了德国储能市场的发展。Energie Consulting合伙人Jorg Blaurock表示,去年5月,德国政府取消了52吉瓦的光伏发电装机补贴上限,这为德国光伏储能市场带来了额外的发展动力。

报告同时预计,2021年,德国光伏市场的持续扩张以及电动汽车需求的增长,将为户用电池储能领域提供一条新的“强劲增长路线”。预计到今年年底,德国户用储能装置的累计安装量将达到38.5万-44.5万个,营收估计将达到13亿欧元。

此外,户用热储能在德国整体储能市场中占比也很可观。2020年,德国安装了约12万台热泵,预计2021年的新增安装量将高达16.8万台,今年营收预计将达26亿欧元,是电化学储能领域的两倍。

工商业领域市场“回温”

根据Energie Consulting的数据,在德国的储能市场价值中,包括热储能和电池储能在内的户用储能约占整个德国储能行业营收的一半。相比之下,工商业及公用事业领域储能市场的营收占比较小,其中工商业领域的储能市场营收仅占18%。

报告显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 2020年,德国工商业领域储能市场营收下降了约20%,大量订单和项目被推迟或取消。Energie Consulting预计,2021年,虽然德国工商业领域储能的营收不会立刻回到疫情前水平,但由于工业领域对脱碳的需求,以及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德国工商业领域储能市场的规模将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

Energie Consulting表示,2019年-2020年期间,包括汽车充电在内的德国工商业储能系统营收从15亿欧元下降至12亿欧元,但今年,预计这一数字可能会回升至约13.5亿欧元。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提醒,虽然去年,德国首次针对可再生能源配备储能系统进行了“创新型招标”,并为市场带来一定推动力,但这些系统今年才开始建设。此外,“电网助推器”等大型项目虽然有望大幅提升装机容量,但项目的实施对储能市场营收的影响要到2022年才能显现。

报告指出,虽然在各细分市场上的发展趋势不尽相同,但德国储能市场在2020年总体上仍持续增长。Energie Consulting预计,在经济需求的推动下,德国所有储能细分市场的营收在2021年都会出现增长。

监管领域仍存问题

不过,报告指出,值得注意的是,监管问题仍是目前德国储能业面临的最大障碍。Energie Consulting指出,虽然市场需求不断增长,但由于对储能缺乏明确的监管法规、储能项目审批流程冗长、缺乏充分的并网计量计费概念等,德国储能业未来的发展仍面临挑战。

德国储能协会市场高级专家Valeska Gottke表示:“目前在德国,储能系统没有明确的定位,其在从电网取电和向电网输电时,要支付两次费用,严重影响了储能系统的经济性。”

同时,Energie Consulting指出,目前,储能系统被允许同时进行多个应用以提供多重效益,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储能的发展,监管机构对储能技术应用的认知需要进一步加深。

实际上,监管问题不仅存在于德国储能市场。去年,能源咨询机构伍德麦肯兹电力与可再生能源事业部在一篇报告中指出,虽然欧洲在部署可再生能源方面十分积极,但作为配套设施的储能系统的作用并未得到全面认可,市场定位模糊。伍德麦肯兹首席分析师Rory McCarthy表示,尽管欧洲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所占的比例不断增长,但欧洲的储能安装量在全球储能市场的占比近年来却是下降的,并且目前来看,这一趋势仍将持续。

分享到:

关键字:储能市场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