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际新闻 返回

马来西亚:东南亚的绿色“沃土”

作者:成功等 来源:能源评论•首席能源观 发布时间:2021-04-19 浏览:

文 |成功   资料、数据整理 | 段诗琪   李晓平

马来西亚地处东南亚中心位置,扼守马六甲海峡,区位优势明显。

近年,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及国际产能合作过程中,马方率先响应、积极参与,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国家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创始成员国。2020年,马来西亚再次成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签约国。目前,马来西亚已是我国第九大贸易伙伴。

根据2020年发布的“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发展指数,马来西亚在71个“一带一路”国家中位列第二名,较上年上升1名,持续位居前列。

近年来,马来西亚与中国之间的能源合作密切,主要集中在火电、油气、水电和太阳能等领域。当下,马来西亚提出2025年将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例提高至20%的目标,在未来一段时间里,加快能源转型、逐步降低对化石能源的过度依赖将是该国能源发展的重心,也是我国能源企业出海的机遇。

基建升级待加速

总体看,马来西亚经济基本呈现稳定增长态势,2013~2019年,国民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速基本维持在4%~6%,人均国民收入约为45034林吉特(约合人民币17153元)。

物价方面,近年,马来西亚呈现震荡趋势,CPI同比增长范围维持在-2.9%~4.9%,其中2013年第四季度至2014年第一季度、2015年第三季度、2016年上半年、2017年下半年的大部分时间,CPI同比增长都超过3%,出现明显的通货膨胀。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马来西亚的CPI同比大幅下降,出现了明显的通货紧缩。

产业结构方面,作为曾经的“亚洲四小虎”之一,马来西亚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较高。2013~2019年,农业增加值在GDP中的占比由9.11%降至7.26%,工业增加值在GDP中的占比从39.89%降至37.40%,服务业增加值在GDP中的占比从49.94%升至54.21%。

区域经济方面,马来西亚政府在2006年宣布设立五个区域经济发展走廊,根据各区域的产业与自然条件,制定不同的发展策略,提供劳动力、土地、资本等优惠政策,吸引外商投资重点产业。

马来西亚政府向来重视对高速公路、港口、机场、通信网络和电力等基础设施的投资和建设。

公路建设方面,马来西亚高速公路网络比较发达,主要城市中心、港口和重要工业区都有高速公路连接。高速公路分政府建设和民营开发两部分,但设计、建造、管理统一由国家大道局负责。截至2017年,马来西亚公路总长约为23.7万千米。相较于西马,沙巴与砂拉越的公路系统发达程度较低,品质也较差。

铁路方面,马来西亚铁路网贯穿半岛南北,北面连接泰国铁路,南端可通往新加坡,负责运营的是马来西亚铁道公司(KTMB),该公司具备运送多种货物的能力。2018年,马来西亚铁路共运载352.7万人次,货物594.4万吨。

水运方面,马来西亚内河运输不发达,95%的贸易通过海运完成,主要国际港口包括巴生港、槟城港、柔佛港、丹绒柏勒巴斯港、关丹港、甘马挽港以及民都鲁港等。其中,临马六甲海峡的巴生港总运量5.7亿吨,为马来西亚最大的港口,2019年,该港口处理1358万箱货物,居全球第12位,其西港有良好的深水码头,可以停靠世界最大吨位的货船。

通信方面,马来西亚移动通信网络覆盖全国大部分地区,截至2019年年底,移动电话用户数达到4337万。近期,马来西亚总理穆希丁指出,到2021年年底,马来西亚将成为东南亚第一个率先建立5G生态系统、提供即时网络及公共服务的国家。

太阳能发展潜力好

马来西亚化石能源资源较为丰富,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气。

从能源赋存看,该国为亚洲原油储量第十大国,截至2019年年底,马来西亚原油探明储量约28亿桶。根据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PETRONAS)披露的数据,超过四分之一的原油都产自马来盆地近海Tapis油田,但由于油田老化,产油量正面临下滑。

马来西亚天然气资源同样十分丰富,该国为亚洲天然气储量第十一大国。截至2019年年底,马来西亚天然气探明储量为9457万亿立方米。根据PETRONAS披露的数据,截至2017年年底,马来西亚天然气储量达到82.90万亿立方米。

除天然气、石油外,煤炭是马来西亚较为重要的能源资源,但储量较少。根据该国地矿部统计数据,截至2017年年底,全国煤炭总推测储量为12.79亿吨,探明储量为2.8亿吨,煤类涵盖烟煤、次烟煤、焦煤、褐煤、半无烟煤和无烟煤。

能源供给方面,马来西亚一次能源供应呈现持续增长态势,但增速有所放缓。从一次能源供应结构看,天然气在马来西亚“一骑绝尘”。2019年,天然气供应量为4093.9万吨油当量,占比41.0%。石油、煤炭为2577.1万吨油当量和2228.0万吨油当量,分别占比25.8%和22.3%。

2016~2017年,马来西亚的炼油产能迎来了爬升期,从2015年的61.2万桶/天升至目前的62.5万桶/天。产量方面,近十年马来西亚炼油产量基本呈现持续增加态势,从2011年的51.6万桶/天增至2019年的58.6万桶/天。

从电力供应看,伴随马来西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其电力需求也在逐年增加。2019年,马来西亚发电量为171.0太瓦时,比上年增长2.2%,较2013年增加21.3%,呈现较快增长趋势。

截至2019年年底,马来西亚电力装机容量达到3645.7万千瓦,同比增长7.3%。按区域划分,马来半岛装机容量最大,为2865.4万千瓦,占比78.6%。

马来西亚的电力主要以火力发电为主,水力发电和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也不断增长。根据官方统计,截至2019年年底,在全部并网机组中,燃煤机组约占40.5%、燃气机组约占39.6%、水电机组占18.7%,其他机组仅占1.2%。这1.2%就包括太阳能发电。

马来西亚的太阳辐射条件随季节不同存在较大差异,每年8~11月,太阳辐射强度可达6.8千瓦时/平方米/天,12月仅为0.61千瓦时/平方米/天。太阳能条件较好的区域是西北和东部地区,这些区域内年均太阳辐射超过3000千瓦时/平方米。2019年,马来西亚太阳能装机容量仅为88.2万千瓦,存在较大空间。

目前,马来西亚与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已经局部实现了小范围的电力互联互通。

在能源消费方面,马来西亚在过去几年的发展并不稳定。2013~2017年,马来西亚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保持连续5年增长,2018年则出现了明显的回落,2019年小幅反弹,但未达到2017年的水平。2019年马来西亚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为4.26艾焦,同比增长1.3%。

从一次能源消费结构看,资源禀赋决定了马来西亚以石油天然气为主、煤炭为辅的一次能源消费结构。2019年,马来西亚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近94%。其中石油份额最高,其占比也处于持续提升状态,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达到36.8%。之后依次是天然气和煤炭,占比分别为35.7%和21.1%。可再生能源中水电占比最高,为5.7%;非水可再生能源在马来西亚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仅为0.7%。

当前,马来西亚的能源发展仍然高度依赖化石能源。2013~2019年,马来西亚石油消费量在3280万~3620万吨之间徘徊。2019年,石油消费量为3530万吨,较上年增加2.0%,连续第二年增长。煤炭消费也大体呈现增长趋势,2019年,马来西亚煤炭消费量约0.9艾焦,较2013年增加42.4%。

能源贸易方面,马来西亚是全球液化天然气(LNG)出口大国,2019年,马来西亚LNG出口量为351亿立方米,占全球LNG出口总量的7.2%,位居全球第五。

马来西亚的电力由公共能源公司(占98%,包括国家能源公司和州立能源公司)和独立的私人发电厂(占2%)提供,主要有国家电力公司(TNB)、砂拉越电力公司(SESCO)、沙巴电力公司(SESB)以及独立发电公司(IPP)。其中TNB为主要的国有电力公司,负责西马半岛的发、输、配电;砂拉越电力公司和沙巴电力公司分别负责东马半岛砂拉越和沙巴的发、输、配电。

清洁能源合作前景大

由于投资法律体系完备、与国际通行标准接轨、各行业操作流程较为规范,加之临近马六甲海峡、辐射东盟、印度、中东等市场,马来西亚吸引了包括中国企业在内的各国企业前来投资。

2019年,中马双边贸易额达1240亿美元,同比增长14.2%,我国在马来西亚投资的重点项目和企业主要有马中关丹产业园、关丹港项目、联合钢铁厂、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马来西亚分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兴通讯马来西亚有限公司、山东岱银纺织马来西亚有限公司、山东恒源收购壳牌炼油厂项目、中车轨道交通装备东盟制造中心项目、广垦橡胶种植培育项目、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等。

在能源投资方面,近年来,我国企业借“一带一路”之东风,响应当地政府号召,积极开拓马来西亚市场,在火电、油气、水电和光伏发电等领域开展了合作。

火电方面,上海电气电站集团负责的巴林基安燃煤电厂(60万千瓦)、中机集团联合阿尔斯通建设的曼绒电厂(100万千瓦)、中国电建联合GE瑞士等建设的基都绒燃气循环电站扩建项目(40万千瓦)等项目均已陆续投产。其中,曼绒电厂是该国最大的燃煤电厂,巴林基安燃煤电厂则是该国最大的循环流化床锅炉(CFB)电厂。

油气方面,位于马来西亚柔佛州边加兰地区的RAPID项目,是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投资的超大型炼油和化工一体化项目,项目整体投资达270亿美元,是马来西亚近20年投资规模最大的工程项目。中国石化经过与国际知名工程承包商同台竞技后,最终中标渣油加氢包,负责1500万吨/年常压蒸馏装置、880万吨/年渣油加氢装置、氢气收集与分布装置及燃料油系统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开车总承包工作。

水电方面,中国电建、中国能建、三峡集团以及中国西电身先士卒。由上述公司参与的巴贡水电站(240万千瓦)、沐若水电站(94.4万千瓦)和巴勒水电站(128.5万千瓦),都是“一带一路”水电建设项目的典范。

光伏发电方面,国家电投总承包的雪兰莪漂浮光伏项目(1万千瓦)于2020年8月并网发电,该项目是马来西亚首个水面光伏项目。西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中盛马来西亚能源公司总承包的UiTM光伏电站项目(6万千瓦)于2019年完成移交,该项目为马来西亚单体规模最大的地面光伏电站之一,投产后每年为当地居民带来超过9000万千瓦时的清洁电力。此外,隆基股份、晶澳太阳能和晶科能源纷纷在马来西亚投资建设电池生产线,截至2020年年底,隆基股份电池产能达到3吉瓦,晶科能源已建成2吉瓦光伏组件、2.35吉瓦太阳能电池生产线。

2018年,马来西亚宣布,2030年将可再生能源发电量提升到其总发电量的20%。该国环境部长表示,政府希望到2025年将非水可再生能源的比例提高至20%。

这已经不是马来西亚首次推出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举措。

2011年,马来西亚开始实施上网电价补贴政策,政府通过与使用可再生能源发电的个人或公司签订长期合约,在原本电价之外给发电者若干补贴,来促进可再生能源投资,全面推动国内再生能源发展。

为配合已出台的上网电价政策,2016年,马来西亚又出台净能源计量政策,允许过剩的太阳能光伏发电量以“一对一”的方式输回电网。净能源计量计划是一种结算机制,可计算太阳能光伏系统消费者所上传到电网的电力。当装置了光伏的场所产生的电量超过其自身消耗的电量时,消费者可将剩余电力供应给当地电网,并按照马来西亚能源委员会规定的费用(Displaced Cost)获得相应补偿。

2020年6月,马来西亚能源和自然资源部宣布启动第四轮大规模太阳能(LSS)采购计划,容量为1吉瓦。这次招标是马来西亚政府为吸引可再生能源领域投资而发起的,也是马来西亚政府有史以来容量最大的招标。

2021年2月,马来西亚能源与自然资源部(KeTSA)宣布了新的光伏净计量3.0计划(NEM 3.0)计划,旨在激励拥有光伏系统的消费者将多余的太阳能电力输入到电网。

从上述一系列举动中不难看出,马来西亚政府将可再生能源作为重点发展领域,未来,中国企业在其中也能寻找到更多机会。

根据《2020年营商环境报告》,马来西亚营商环境位列全球第12名,在保护中小投资者、处理建设许可、获得电力等方面具备优势,但在易于开展业务等方面排名靠后。

马来西亚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地理位置优越,位于东南亚核心地带,可成为进入东盟市场和前往中东澳新的桥梁;经济基础稳固,经济增长前景较好;原材料资源丰富;人力资源素质较高;民族关系融洽,政治动荡风险低。

马来西亚劳动力市场的特点是劳动力相对稳定、年轻劳动力较为充沛,但就业成本较高。马来西亚央行数据显示,2019年,马来西亚劳动力人口约为1580万人,服务业、制造业劳动力人口增幅较大,其中主要是销售行业、住宿和餐饮行业。在薪酬方面,马来西亚人员薪资在东南亚处于较高水平,2017年,马来西亚平均月工资2880林吉特(约合人民币4544元),最低月工资2160林吉特(约合人民币3408元)。

目前,马来西亚未对中国全面开放普通劳务市场,只允许在特定条件下引进少量中国技术工人。颁发的工作准入证也需要特别注明务工种类和雇主名称,依合法手续进入马来西亚的劳工,如从事不同工作或为不同雇主工作,则一律被视为非法劳工。图片

分享到:

关键字:新能源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