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储能数据库>储能投运项目 返回

巨亏20亿 苗连生何时能等到春天?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财新网 发布时间:2014-04-01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巴菲特的投资逻辑是“别人恐惧的时候我贪婪”,英利(NYSE:YGE)正是这样。在光伏寒冬中,英利逆势扩张,成为全球出货量最大的光伏企业。但在其他光伏伙伴扭亏为盈的“春天”里,英利去年仍巨20亿人民币。

英利出货量第一 亏损最大

2013年英利连续两年稳坐全球第一出货量,狼性扩张的代价是2013年20亿人民币的巨额亏损。2013年英利的出货量创纪录的突破了3GW。

英利在2013年的组件出货量同比增长40%达到3.2GW,在全球的市场份额由2012年的7.4%升至2013年的10%。

组件价格的持续下跌和库存计提是亏损的主要原因。

2013 年上半年,英利组件平均销售价格为 4.12 元/瓦,同比下降 21.5%。

库存计提也是亏损重要原因。英利在2012 年计提了 2.32 亿元的资产减值损失,其中存货跌价损失 2.31 亿元。英利在多晶硅领域的尝试也加重了亏损,2012年年初英利将多晶硅生产公司六九硅业减值近23亿元。

2012年和2013年,英利净亏损分别为30.6亿元和19.4亿元,亏损额在缩小。

在海外市场增长受挫的情况下,英利开始更看重中国市场,组件销售价格也低于海外市场,尽管低价抢占了中国市场大幅份额,但组件销售价格大幅下跌也拖累了英利盈利水平。有人认为英利在亏损的情况下比拼出货量是非理性做法。

不过狼性扩张一向也是中国企业的惯用手法——希望等待对手倒下,再收获丰厚利润。

曾经的行业领跑者尚德电力就在这样的竞争中先倒下了。2012年,英利也取代了尚德,首次成为全球最大光伏组件供货商。不过这样的逆势扩张给英利带来了财务上的风险。英利绿色能源的董事长苗连生曾在内部讲话时坦言,持续增大出货量,“也是非常危险的一步棋,也是在资金链能承受的情况下这么做”。

快速转型者已迎来春天

反观其他的一线光伏小伙伴们,路走的似乎没有英利这么险。

2013年晶科(NYSE:JKS)、阿特斯(NYSE:CSIQ)开始扭亏为盈,天合光能(NYSE:TSL)、晶澳(NYSE:JASO)大幅减亏。

市场也给出了回应,截至2014年3月30日上午10点,英利市值6.81亿美元,天合9.57亿美元,阿特斯市值13.83亿美元。英利目前是三家一线组件制造企业中市值最低的一家。

反观英利,它选择的是全产业链模式。英利除了是全球最大的光伏组件制造商外,也是全球最大的电池生产商。随着光伏产品价格迅速下跌,加之设备折旧,拥有庞大制造资产的英利面临的压力也是最大的。

对比来看,阿特斯则是制造资产最轻的,组件产能最大,电池片递减,硅片再递减,不介入多晶硅,这样的“倒三角”模式。阿特斯创始人瞿晓铧想把阿特斯做成一家光伏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而并非单纯的组件制造商。因此在多晶硅最火的时候,瞿耐住寂寞没有进入上游,专注在下游组件销售、电站EPC和项目开发。

瞿晓铧的逻辑是,在一个产能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单家企业做全产业链不是成本降低的最好办法,一定的产业分工、各家把自己所在产业环节做大做好,反而是整个产业降低成本的最好办法。

英利和阿特斯的两种模式,不在特定的市场环境下,无法妄下论断孰是孰非。

但在市场低谷期时,阿特斯获得的是,更少的负担以及更快的转型速度。阿特斯整体解决方案在总营收的占比,已经从2012年的11%提升至2013年的28%。

其实在全行业好转下,这些小伙伴们也控制不住产能扩张的冲动。

晶澳计划将光伏电池与组件产能均扩展至2.8GW。阿特斯计划2014年光伏组件产能扩展至3GW。晶澳首席执行官靳保芳表示,在扩展业务版图的同时,公司还要维持住一个审慎的资本结构。

下游仍有机会?

债务问题是光伏企业在行业低谷期面临的最大难题,去年尚德破产重组是因为债务问题,最近赛维LDK申请任命联合清盘人处理债务。

英利在2013年6月的负债率为87.7%。光伏企业在享受扩张的兴奋感时,就要忍受市场跌落时,偿还债务的焦灼。

如何避免陷入尚德和赛维的困境?英利选择的方向是发力利润率更高的下游。随着组件价格的下跌,利润由制造端转移到下游。英利也选择在2013年开始大力开拓下游市场。

英利在2013年宣布,到2017年,英利要完成15GW的电站建设,直接投资1200亿元。今年3月,英利在河北保定开设国内第一家太阳能光伏直营店,让光伏系统直接面向终端个人用户。下一步,英利将借鉴首家直营店的模式将在全国地级市铺开,目标是在2014年开设150家类似的光伏体验店。

而英利在去年获得的国家开发银行1.65亿美元的贷款中,重点也是要支持电站业务。

中国太阳能学会秘书长孟宪淦告诉无所不能,目前结构性产能过剩状况依然明显。例如,2013年上半年以来,国内光伏业产能达40GW,实际出货量仅11.5GW。光伏产能过剩无疑还要经历一次调整。

目前来看,英利用出货量获得了市场份额,但也承担了巨幅亏损和现金流的压力。在经过一轮整合期后,全行业开始回暖,各家都已全力应战。

坐拥全球最大市场份额的英利,在朝下游的迈进中,能否改善其大幅亏损的局面,还考验其执行力。只能说英利仍在苦等春天。

分享到:

关键字:英利 光伏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