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2025改版停用栏目>双碳与新型能源系统 返回

领导人气候峰会:各国减碳怎么做?

作者:江涛 来源:南方能源观察 发布时间:2021-04-23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北京时间4月22日晚,世界领导人气候峰会在线上召开。会上多个国家作出承诺,并提出减排目标,旨在遏制国内温室气体排放,应对气候变化。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指出,过去十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十年。他呼吁世界各国领导人建立一个全球联盟,争取到2050年实现净零碳排放。

各国相继提出新减排目标

2020年,国家主席习近平正式宣布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此次峰会讲话中,国家主席习近平说,中国承诺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远远短于发达国家所用时间,需要中方付出艰苦努力。中国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正在制定碳达峰行动计划,广泛深入开展碳达峰行动,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和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率先达峰。

此外,中国已决定接受《〈蒙特利尔议定书〉基加利修正案》,加强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管控,还将启动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

美国总统拜登宣布,要在2030年之前将美国的排放量至少减少50%,几乎是美国先前在2015年巴黎协定承诺减排目标的两倍。

日本首相菅义伟表示,日本将承诺到2030年将碳排放量与2013年相比减少46%,比之前承诺减排26%的目标大幅提升。与美国一样,日本承诺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

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宣布,到2030年,加拿大将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排40%至45%,高于之前减排30%的目标。

印度总理莫迪没有提出新的减排承诺,但再次确认了该国到2030年要实现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450GW的目标。他说,印度和美国正在启动一项2030年气候和清洁能源议程,该议程将调动投资,发展清洁技术,实现绿色合作。

爱尔兰气候和环境部长Eamon Ryan称,该国即将颁布新的气候法案,最迟在2050年实现气候中和,到2030年实现减排51%(与2018年相比),并打算到2030年将官方发展援助支出中用于气候融资的比例至少提高一倍。

增加绿色投资,逐步淘汰煤炭

除了减排的目标承诺,增加绿色项目投资,逐步淘汰煤炭也是峰会的主要议题。

中国将严控煤电项目,“十四五”时期严控煤炭消费增长、“十五五”时期逐步减少。

美国白宫表示,将在2024年前将为低收入国家提供的气候相关融资翻一番,并推动私营企业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设施提供资金。

欧盟理事会主席查尔斯·米歇尔说,欧盟决定每年至少筹集1000亿美元用于气候融资。

他表示,到2025年,欧洲投资银行将把每年至少50%的资金用于绿色投资,这十年将支持1万亿欧元的绿色项目投资。

韩国总统文在寅宣布将停止对海外煤电项目提供公共资金支持,计划在今年下半年进一步提升减排目标,到2030年相比2017年减排24.4%。

但是,韩国在国内推动逐步淘汰煤电的同时,却因继续投资其他国家的煤电厂而受到批评。

韩国电力公司在2020年批准了投资越南Vung Ang 2号煤矿厂和印尼爪哇岛9号和10号发电厂的计划,不过此后该公司表示不会为新的合资企业提供资金。

文在寅办公室说,他的承诺不影响韩国参与正在进行的在印度尼西亚和越南分别新建两座和另一座煤厂的项目。

古特雷斯说,在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等主要污染国提交了详细、雄心勃勃的减缓气候变化计划的背景下,下一个十年必须是转型的十年。他呼吁发达国家在2030年前逐步淘汰煤炭,其他国家在2040年前逐步淘汰。

他表示,世界各国必须为碳定价,加大对可再生能源和绿色基础设施的投资,结束对化石燃料的补贴,停止对煤炭和新建燃煤发电厂的融资。

巴西称需100亿美元保护雨林

巴西总统博索纳罗表示,到2030年结束巴西的非法砍伐森林行为,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比之前的目标提前了十年,他将把用于环保部门监督的资金增加一倍。同时,巴西还要求拜登政府提供10亿美元,用于亚马逊雨林的保护工作。

巴西环境部长Ricardo Salles在当地时间4月23日表示,巴西需要每年获得100亿美元的外国援助,才能在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而不是之前提出的2060年。

巴西政府数据显示,在博索纳罗任职期间,巴西亚马逊雨林部分的森林砍伐率急剧上升,2020年达到12年来的最高水平,毁林面积达到纽约市面积的14倍。

Ricardo Salles补充道,每年将使用10亿美元促使巴西实现2030年完全停止非法砍伐森林的目标。大约三分之一的资金将用于雇佣更多的环境保护人员,另外三分之二将用于投资亚马逊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分享到:

关键字:碳中和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