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2025改版停用栏目>双碳与新型能源系统 返回

绿色能源赋能美好生活

作者:许天骄 来源:亮报 发布时间:2021-04-30 浏览: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随着各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绿色发展理念渐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

在前不久结束的领导人气候峰会上,中国明确表示绿色发展的关键是“能源的绿色低碳发展”。去年,我国宣布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此背景下,我国能源转型受到世界瞩目。

长期以来,我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油气对外依存度高,是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家,能源清洁低碳转型要求紧迫。而我国碳排放主要来源是化石能源消费,电力行业排放约占能源行业排放的41%,电力是未来能源系统碳减排的主力,发展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必由之路。

新能源在减少碳排放方面的作用立竿见影。以光伏来说,光伏发电碳排放量是化石能源发电的十分之一到二十分之一,是真正的低碳能源,但光伏发电目前仅占我国发电量的3.5%。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光伏将成为重要引擎。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等机构的预测,到2050年,中国近4成的用电量将来自光伏。

在我国西北部广阔的戈壁荒滩上,一排排蓝色的光伏板熠熠生辉,一座座挺拔的风机迎风起舞,将大自然的馈赠转化成源源不断的清洁电能。未来,这些戈壁荒滩还有很大的新能源开发空间。

新能源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电网的有力支撑。国家电网积极开辟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配套电网工程建设“绿色通道”,确保电网电源同步投产,同时支持新能源优先就地就近并网消纳。在送端,完善西北、东北主网架结构,加快构建川渝特高压交流主网架,支撑跨区直流安全高效运行。在受端,扩展和完善华北、华东特高压交流主网架,加快建设华中特高压骨干网架,构建水火风光资源优化配置平台,提高清洁能源接纳能力。

在我国,新疆、青海、甘肃等地区新能源资源丰富,但当地用电负荷较小,本地难以全部消纳,必须通过特高压输送到我国东中部地区的用电负荷中心,促进清洁能源更大范围消纳。

特高压输送距离长、输电容量大,是连接能源基地和用电负荷中心的桥梁。4月20日9时45分,世界首个新能源远距离输送大通道——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累计向华中地区输送绿电100亿千瓦时。大量绿电穿越千里,点亮璀璨都市,让人们的生活更绿色。

“十四五”期间,国家电网将规划建成7回特高压直流,新增输电能力5600万千瓦。到2025年,国家电网经营区跨省跨区输电能力将达到3.0亿千瓦,输送清洁能源占比达到50%。

随着绿色能源走进千家万户,我国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道路上越走越稳,绿色舒适的生活离我们越来越近。

分享到:

关键字:新能源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