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未来用人工智能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重庆日报 发布时间:2021-05-10 浏览:

“今后,实验室将把极端环境电力、特种电力能源的安全作为研究新方向,并深度融入人工智能技术。”4月27日,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剑接受重庆日报记者专访,介绍了实验室的特点、人才队伍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重庆日报:在全国高校,电力领域有几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彼此之间的差异是什么?

李剑:全国高校共有5个电力领域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其中,清华大学重在电力系统研究;西安交通大学重在电气绝缘研究;华中科技大学重在强磁场技术;华北电力大学重在新能源电力系统研究;重庆大学重在输电及电力装备安全研究,因为电力装备是电网安全第一道防线,需要保障在各种不同的内外部条件下安全运行。

重庆日报:实验室今后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李剑:实验室的主要任务是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和重大战略进行有组织地科研。输配电安全关系国计民生与国家安全,是现代能源体系下电力发展的长期挑战。

未来,实验室将面向“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聚焦清洁能源电力高效变换与安全传输及利用的科学问题,重点服务“清洁能源电力高端装备”“特高压直流输电”等国家重大工程,突破清洁能源电力变革性技术和空间电力无线传输颠覆性技术,并深度融入人工智能技术,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并促进清洁能源电力开发提供支撑。

重庆日报:在党建工作方面,实验室也很有特色,请问是如何做到的?

李剑:目前,实验室共有239名科研人员,90%以上都是党员。

保障极端环境下的输配电安全,为人民谋幸福,这是实验室多年来坚持的信念。一代代电气人秉承老一辈教授吃苦耐劳的精神,在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领域为国家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尤其值得骄傲的是,2020年,实验室高电压与绝缘技术教工支部成功通过全国首批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的验收。团队的党员同志发挥了极好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我们也将继续用这样的精神鼓舞大家,在两个“一百年”的新征程中作出新贡献。

分享到:

关键字:电力系统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