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我国首个核能制氢项目开工建设 探索“核风光氢储”新路径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发布时间:2021-05-18 浏览:

全国首个智慧核能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国和一号+”日前在山东荣成开工建设。该项目立足核能发电,打造了集光伏发电、海上风电、核能制氢、核能供热、海水淡化、储能等为一体的“零碳·智慧·综合”能源新模式,这是山东核能综合利用的又一创新实践。

“核能是安全、经济、高效的清洁能源,是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能源选择。”据山东省能源局发展规划处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山东坚持把发展核能作为能源绿色转型的重要抓手,在加快推进核电建设的同时,积极探索核能综合利用,持续放大“核电+”效应。从全国首个“核电供热商用项目”到世界首个“水热同传”项目,再到“国和一号+”智慧核能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开工建设,标志着山东核能综合利用已驶入“快车道”,持续走在全国前列。

“国和一号+”智慧核能综合利用示范项目,依托智慧能源管控与服务平台,利用5G网络传输和大数据处理技术,精准采集、显示、处理核风光氢储等多能源数据,实时监控电力供需状态;增设智慧储能、电解制氢等设施,通过智慧平台智能调控,实现用电低谷期电力存储、制氢,用电高峰期电力入网调峰,提高用能效率,达到多能源互补及供需平衡,蹚出了一条“核风光氢储”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径。

该项目充分利用核电厂址空地、海洋、楼宇屋顶等资源,综合布置分布式光伏、分布式风电、海上风电、海水制氢、海水淡化等工程,实现厂址区域及海洋资源最大化利用、立体化开发。据测算,项目建成投运后,每年可增加发电量约600万千瓦时,替代煤炭消费1800吨,减排二氧化碳4500吨。针对威海市居民冬季清洁取暖需求,加强与海阳核电沟通交流,协作开展长距离供热技术课题攻关,分期建设核能供热工程,一期计划实现荣成市450万平方米供热,二期逐步将核能供热能力提升至2700万平方米,助力山东“零碳”供暖产业发展。结合厂址区域临海而建、淡水资源紧张等问题,分期建设核能海水淡化工程,近期建成日产1万吨海水淡化项目,作为荣成市战略备用水源,远期将扩容至日产10万吨,实现对周边居民供水。

山东省能源局发展规划处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该省通过与国家电投等国内核电龙头企业合作,充分利用其在技术、资金、人才等方面优势,率先在荣成启动建设国内首个“核电+”综合智慧能源项目,为全省乃至全国积极探索综合智慧能源发展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提供了重要经验和实践样板。”

据悉,山东将加快推进“国和一号+”智慧核能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建设投产。同时,依托胶东半岛优良核电厂址资源,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核电,稳妥推广海阳核能清洁供热模式,深入探索核能在海水淡化、制氢等领域的应用,强化核风光氢储产业深度融合,实现绿色电力大规模消纳和源、网、荷、储深度协同,构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多能互补体系,助力全省能源绿色转型、低碳发展。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分享到:

关键字:氢能,储能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