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监审有哪些新趋势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十四五”时期深化价格机制改革行动方案的通知》(发改价格〔2021〕689号,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提出“坚持将成本监审作为政府制定和调整价格的重要程序,制定完善分行业的成本监审办法和监审操作规程,探索建立标准成本制度。组织开展输配电、天然气管道运输等重点领域成本监审。强化成本监审约束作用,逐步引入成本激励机制。建设全国统一的成本监审调查信息系统。”。
2022年即将启动第三监管周期输配电成本监审工作,从《行动方案》来看,可以预见未来成本监审工作将呈现一些新趋势。
一是制定成本监审操作规程。在完善分行业的成本监审办法基础上,可能即将出台分行业的成本监审操作规程。前两个监管周期,成本监审主要依据《政府制定价格成本监审办法》、《输配电定价成本监审办法》和国家发改委组织专家研究形成的指导意见,尚未制定规范有序的“操作规程”,这项工作预计在今年可能完成。
二是建立标准成本制度。针对我国销售电价分省制定的特点和各省地域特色、电量结构差异等实际情况,国家可能制定分区域的标准成本制度,便于对标对表,可量化、可比较、可考核。
三是强化成本监审力度。按照一定的规则,从严对民生领域的公用企事业单位进行成本监审,是大势所趋。从国外经验看,监管机构同样制定了分电压等级的成本核算规则,强化电网企业信息报送要求,开展同类业务成本对标,向社会公示定价信息等。目的也是为了实现输配电成本的公开、透明。
四是建设信息化监管系统。为适应输配电成本监管常态化工作的需要,据各方资料显示,国家发改委正在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按照“制度化+信息化+公开化”为路径建设统一的成本监审调查信息系统,为精准高效开展成本监审装上“慧眼”、插上“翅膀”,推动输配电成本监审工作制度化、数据化、精细化、常态化。
成本监审与输配电价有何关系
《行动方案》提出“坚持将成本监审作为政府制定和调整价格的重要程序”,那么,成本监审作为一项工作程序,在输配电价改革中到底起到了什么作用呢?下面这张简图可助您了解一二!
现阶段,国家按国际通行的核价方法监管省级电网企业收入和输配电价水平,准许收入是投资和运营输配电资产的合理补偿——准许成本和准许收益。
具体而言就是采用“存量+增量”的方式进行核定准许收入。
在成本监审环节,对上一监管周期发生的电网投资和成本进行“成本监审”,审核电网投资及成本费用的合理性、合法性、有效性及与输配电业务相关性等,从而确定并计算每度电需要耗费的成本。
在定价环节,根据国家层面制定的电力规划预测以后年度(一般3年)增量电网投资和预计需要的成本。
存量的资产、成本加上增量的资产、成本分别计算出有效资产、准许成本,按照一定的规则最终计算出准许收益和准许收入,并根据预测电量计算输配电价。
通俗讲,输配电价=收入÷电量,收入是通过核定的成本和收益来确定的,不是通过市场确定(但是,市场上买卖电是准许收入的来源)。
输配电成本是决定输配电价水平的重要因素,是成本监审的目的和核心所在,是输配电价监管的重要抓手!
供稿单位: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
文 字:范先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