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一轮轮舆情风波后,特斯拉变得更加开放了。5月26日,记者开启了一场上海特斯拉超级工厂之旅,零距离感受了这家创业公司的氛围。
作为中国第一家外商独资车企,上海特斯拉超级工厂的建立,背后故事的底色同样离不开艰苦奋斗。不过,在实现在华本土化的进程中,具有西方科技公司硬核思维的特斯拉,也需要不断改变来应对种种不确定性风险带来的挑战。
充分利用资源就是为顾客节省成本
初夏的上海,雨水不断,水雾中的“特斯拉超级工厂”几个大字被冲刷得格外清晰。这座占地86万平方米的特斯拉超级工厂,正是“热搜体质”和“巨大流量”特斯拉的大后方。上下班之时,会有几百条线路依次发班车,负责1万多名员工的接送,大巴一辆紧挨着一辆。
进入工厂内部,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热闹”。一期Model 3和二期Model Y的生产线有条不紊地进行作业。Model 3生产线是一条长达637米的直线,使其能够更加快速地解决在生产中遇到的问题。按照特斯拉大中华区总裁朱晓彤的说法,“工厂的每一期,我们都希望做点儿不一样的东西。”和一期相比,二期Model Y的生产线则向高空发展,采用双层设计。这种不同于一般工厂的设计理念,能够使其更高效地利用工厂的空间,生产效率也能极大提高。
现在外界对上海特斯拉超级工厂的建设已经形成了固有印象:创造了史无前例的“上海速度”和“特斯拉速度”,项目实现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当年交付。上海特斯拉超级工厂项目在建设之初,采用“一次规划,分期建设、滚动发展”的建设方式以提高效率。
朱晓彤表示:“我们对效率有非常高的追求。”效率是在这家创业公司工厂内被反复提及的词语。“一般情况,一座工厂要考量每1平米可以创造多少产值。而特斯拉则看1立方米可以创造多少产值。”他说。提升效率在最大程度上将现有资源最大化,是特斯拉一直贯彻的理念。“从另外一个方面看就是,充分利用好资源,为客户减少成本。”
记者了解到,目前特斯拉工厂已经实现了90%以上的自动化率。工业机器人和工人们彼此相互配合,最大程度地释放出这座工厂的产能。Model 3生产线已经实现了24小时不间断运行,Model Y更是采用了独有的压铸流程。据悉,Model 3和Model Y有70%的零部件是通用的,目前Model Y产线还处在产能爬坡期,之后的效率将会进一步提升。
上海工厂本土化率超过90%
走在特斯拉工厂内部,在一处休息桌上不起眼的盒子侧方,印着几条“我们的文化”准则,其中一条是:我们是一家创业公司,我们斗志旺盛。从特斯拉超级工厂建立过程以及企业自下而上自我管理的做法,可以感受到这家创业公司旺盛的生命力、创新的活力和不断进取的决心。
“找对人特别关键。一开始的核心团队找对了,立刻就会形成非常强的战斗力。”对于工厂创建之初,如何组建核心团队,朱晓彤印象深刻。在特斯拉招聘初期,前几百名员工都是他本人面试,问得最多的就是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是否具备创新能力。“最后选出来的人,可能不是同行业里面经验最多、资历最佳的,但绝对是决心最大、最有想法的。”
“不要相信现在就是最好的方案”“要在极限目标情况下去思考一些事情”……特斯拉内部也在鼓励员工创新,管理方式简单扁平。朱晓彤说,每名员工至少有5种方式可以直接和我联系,随时随地提出问题、建议以及解决办法。特斯拉的员工也提到,当下很多“90后”“95后”员工追求自我价值,这里创新和挑战自我的氛围恰如其分。
由于特斯拉超级工厂的建立,很多外地人来到临港,为这里带来了“新鲜血液”。这群新临港人戏称自己是“港漂”。在特斯拉超级工厂的1万多名员工中,外籍人员为个位数,并且此前一直长期居住在中国。据悉,特斯拉给一线员工提供了全家保险,以此为工人提供更好的保障。
在交流过程中,记者了解到,“本土化”是上海特斯拉超级工厂的建设初衷。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表示,应该把特斯拉(中国)变成一家本土化公司。据悉,特斯拉在中国的供应体系已经实现了90%以上的本土化。在2018年,这个数据仅为30%。未来,特斯拉将会有一款新车型率先在上海工厂生产。目前上海特斯拉超级工厂已经设立了研发中心,团队组建后在进行扩充,已经参与到特斯拉全球研发项目中。
毋庸置疑,本土化是特斯拉扎根于中国市场的必由之路。当前特斯拉的管理模式具有很强的创业公司和科技公司的烙印。反观此前外资车企在中国市场取得的成功经验,本土化具有更深远的意义:除了员工的本土化和供应链的本土化,还包括思维模式的本土化。而这,或许是具有独特个性的特斯拉面临的另一个挑战。
中国产Model 3出口近六成
根据特斯拉官方提供的车主画像报告,特斯拉车主主要来自金融业、互联网、交通贸易物流、传媒广告等行业。其中,男性车主占75.3%,女性车主占22.8%。家庭收入20万~40万元和80万元以上的车友分别占了27.5%和26.6%。
其实,从去年10月开始,中国产Model 3已经开始出口欧洲。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今年4月,特斯拉(上海)的销量为25845辆,其中海外出口为14174辆,占比达到56.9%。从特斯拉进入中国到现在,发展速度之快超出外界想象。特斯拉全球副总裁陶琳提到:“特斯拉进入中国时压力很大,必须用行动来证明自己。在前期,整个团队几乎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建设工厂和提升产品方面。”
“特斯拉”3个字已经成为流量的代表,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讲,特斯拉一直是汽车行业“独特的存在”。在市场态度呈现两极分化的情况下,当下的特斯拉,正在以一个开放的姿态迎接公众,建立和外界的沟通联系。
据介绍,上海特斯拉超级工厂未来会逐渐开放,欢迎消费者和媒体参观。“特斯拉要走向全球取得成功,离不开中国市场。”这是马斯克一直持有的观点。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面对中国市场的环境,独特的特斯拉能否真正“入乡随俗”,恐怕还面临着诸多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