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驱动之下,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已经成为行业热点,尤其是在商用车领域,如何打造切实可行的氢燃料电池解决方案,备受业内人士关注。
2021年6月8日,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国际氢能燃料电池协会(筹)主办的FCVC 2021第六届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大会在上海汽车会展中心正式召开。大会期间,潍柴、上海轻程、重塑科技、宇通客车等企业代表,围绕着“基于应用场景需求的燃料电池解决方案及中重型车技术发展路径”进行了经验分享。
在经验分享中,企业代表均关注到了成本对于氢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的重要影响,认为氢燃料电池汽车“破局”必须从技术创新、产业协同等多个维度进行努力,切实有效地降低成本。另外,企业代表认为,技术发展、政策法规、基础设施建设、商业模式创新等因素,也影响着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商业化。
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是未来产业发展重要方向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年)》的颁布,再加上“2030碳达峰 2060碳中和”目标的驱动,发展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已经成为产业共识。
在“基于应用场景需求的燃料电池解决方案及中重型车技术发展路径”的分论坛演讲中,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燃料电池高级经理、河南省燃料电池与氢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张龙海表示,氢燃料电池汽车既有燃油车的长续航、燃料加注快的优点,又有纯电动的环保特性。面对环保压力,汽车电动化是趋势,燃料电池和纯电动互相补充,将成为未来的主流技术路线。
上汽大通燃料电池平台总经理兼总工程师高辉强同样认为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的重要性会不断提升。这是因为当前我国面临着煤电问题突出、油气受制于人、碳减排形式严峻等问题,而氢作为一种可存储、可运输的二次清洁能源,可以实现对未来能源结构的调整。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燃料电池系统开发项目平台经理叶遥立从能源变革、动力变革、排放法规趋严等多个角度出发,诠释了发展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的重要性;上海重塑科技有限公司应用工程执行总监张北认为,发展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已经不需要再进行怀疑,目前全球氢燃料汽车已经进入市场初期的示范应用阶段;潍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潍柴巴拉德氢能科技有限公司CEO张超认为,发展燃料电池重卡已经逐渐成为全球共识。
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成本仍是关键掣肘
发展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成为行业共识的大背景下,如何实现商业化变得格外重要。在“基于应用场景需求的燃料电池解决方案及中重型车技术发展路径”的分论坛演讲中,潍柴、上海轻程等企业代表均关注到了成本对于氢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的重要影响,认为氢燃料电池汽车“破局”必须要进一步降成本。
张超在《燃料电池重卡商业化应用展望》的演讲中坦言,大功率、长寿命、低成本、高环境适应性是燃料电池重卡未来的技术发展方向。同时,张超对燃料电池重卡的商业化给出了一个可量化的低成本目标,即燃料电池重卡使用寿命应由目前的15000h提升到30000h,购置成本应由目前的160-180万元下降到60万元;百公里氢耗应由目前的12-14kg下降到10kg;使用成本应由目前的480元/百公里下降到200元/百公里。
轻程(上海)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CEO刘可飞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对氢能源燃料电池车的商业化运营进行了分析。他认为,安全性、友好度和经济性是氢能源燃料电池商用车用户关注的重点。这其中,经济性是重中之重,而购车成本、氢气价格、技术进步和物流优化,影响着氢能源燃料电池商用车的综合使用成本。
刘可飞以49t燃料电池重卡为例,目前110kW电堆的产品补贴后购车价格为40-60万元,使用寿命为1万小时,每公里使用成本为4.2-4.9元,相比燃油车劣势明显。若想实现良好的商业化运作,49t燃料电池重卡的电堆需要提升到180kW,购车价格需要下降到补贴后40-55万元,使用寿命需要提升到2-2.5万小时,每公里使用成本需要下降到2.4元。
针对商用车市场用户的需求和价值主张,张北提出和刘可飞类似的观点,认为燃料电池重卡商业化,需要从全生命周期衡量产品的经济性,并保证产品的可靠性;张龙海在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发展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分析中,同样提到了降成本,认为需要通过产业化降低成本;高辉强坦言,燃料电池商业化运营受到TCO全生命周期使用成本的制约,需要从购车成本、使用成本、维护成本、残值和政府补贴费用等多个角度进行综合考虑,切实有效地降低用户使用成本。
叶遥立结合应用场景调研对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进行了成本分析。他表示,在工厂原料倒运(8×4自卸车)场景中,当氢气价格27元/kg时,90T燃料电池车的成本与同吨位传统车持平;当氢气价格降至15元/kg时,90T燃料电池车的成本收益高于同吨位的纯电车。基于此,他认为成本是影响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的重要因素,需要进一步降低。
对于该如何降低成本,各企业代表也给出了基本一致的看法,认为需要从技术创新、产业协同等多个维度进行努力,共同降低燃料电池汽车的TCO全生命周期使用成本。
技术发展、政策法规等因素同样影响商业化
实际上,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不仅仅受到成本的制约,还受到技术发展、政策法规、基础设施建设、商业模式创新等因素的共同影响。
这其中技术发展既影响着产品的经济性,也影响着产品的可靠性。比如针对大功率燃料电池,张超提出五个关键技术,即-40°C低温启动、30000h寿命、高性能低成本电堆、空压机和氢气循环。这五个关键技术能否得到有效解决,影响着大功率燃料电池的商业化前景。此外,刘可飞、叶遥立等企业代表,也强调了技术发展对于商业化的重要作用。
张北基于燃料电池汽车初期运营现状,提出燃料电池重卡规模化发展的主要任务包括四个主要方面:第一,建立规模化制氢用氢的“绿色”能源体系;第二,建设基于场景需求的基础设施;第三,开发和验证可持续的商业场景;第四,突破产品技术开发的关键。这既强调了产品技术发展的重要性,也提到了产业链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商业模式创新。
针对燃料电池汽车的商业化发展,张龙海除了提到产业化降低成本,还提到另外两个关键问题——电电混合动力系统降低电池能量、地方制定加氢站规划和审批管理办法;高辉强在燃料电池商业化运营的分析中,强调了四大因素:TCO全生命周期使用成本、政策、特定场景需求和氢资源,同时他认为在一定场景下FCV相比BEV更适用,比如低温环境、单次长距离以及连续作业场景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