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欧阳院士的禁燃建议缺乏基本论证

作者:张忠岳 来源:中国汽车报 发布时间:2021-06-12 浏览:

燃油车时代要结束了吗?这是日前一条超过300万人热议的微博热搜标题,而引发这个热搜的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欧阳明高在近期举办的一场论坛上的一则建议。

欧阳明高表示,建议北京研究出台禁售燃油车政策,逐步将汽车指标全部改为新能源车指标,以促进碳减排。

欧阳院士的观点很明确,引发的反响也不小,力挺者和反对者都不在少数,而在笔者看来,欧阳院士的禁燃建议缺乏基本论证。

新能源汽车取代燃油车并不是越快越好

其一,新能源汽车并没有做好全面取代燃油车的准备。只说一个代表性的例子,2020~2021年的北京冬季遭遇30年来最极寒的天气。在低温天气下,北京出现大面积的电动汽车趴窝现象。原因很简单,锂电池的特性所决定,常温充电、低温放电,性能会衰减到70%,而如果低温充电、低温放电,性能就会衰减到50%。试想一下,在北京的冬季,如果大部分或全部的新能源汽车都只有一半的续驶里程,动不动就趴窝,会引发怎样的交通大灾难?

其二,现有的电网满足不了大规模电动车充电需求。大量的电动汽车聚集性充电,特别是在无序充电情况下,整体电网的负荷和配电网的负担都会大幅加重。一旦不堪重负,就会出现拉闸限电的情况,这时候电动汽车等于无法挪动的“僵尸”。就各个居民小区来看,电网也很难满足小区的全部车辆充电,安全隐患极大。

新能源汽车不是不可以取代燃油车,但也并不是越快越好,在电动车产品竞争力以及充电等配套服务不完备的情况下,燃油车仍然是社会生产和百姓生活的必需品。

新能源汽车完全体现环保优势尚需时日

在欧阳院士的发言中,提到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北京地区可以实现电力低碳化,在此前提下,“禁燃”可以实现节能减排。

这也确实符合国家的大政方针,中国已经正式向全球宣布,将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意味着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将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

不过,我们不能忽视一个客观现实,新能源汽车所使用的电能主要是通过火力发电。

一直以来,我国电源结构均是以火力发电为主,其中燃煤发电在火力发电中占据主导地位。2020年,我国火电发电量在总发电量中的占比仍然达71.19%。虽然近年来受环保、电源结构改革等政策影响,国内非化石能源装机快速增长,火电装机容量占电力装机容量的比重呈逐年小幅下降态势,且该趋势未来将长期保持,但同时受能源结构、历史电力装机布局等因素影响,国内电源结构仍将长期以火电为主。

以火电为主的客观现实决定了新能源汽车完全体现环保优势尚需时日。

新能源汽车市场驱动已经显现,现阶段政策激励已经足够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国家战略,这一点毋庸置疑。新能源汽车已也经享受到了足够多的政策红利。

财政补贴、购置税减免、号牌路权优先等一系列刺激政策都是传统燃油车和节能汽车眼馋而又享受不到的红利。

接替财政补贴政策的“双积分”政策也已经显示出对发展新能源车巨大的利好。数据显示,2020年,新能源正积分平均交易单价已经达到1204元/分,且超过五成的订单单价高于1000元,最高的订单单价达到3000元。积分越来越值钱已经是趋势。

显然,双积分政策已经在发挥重大的作用,将促使汽车企业特别是传统汽车企业加快发展低油耗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否则将难以承受购买积分的高额成本,而主要生产新能源汽车的企业,将因此受益匪浅。

新能源汽车的市场驱动已经有所显现,现阶段政策激励也已经足够,不需要通过“禁燃”就可以进一步快速发展。

禁燃并不真正利好新能源汽车发展

从表面看,禁售燃油车似乎对新能源汽车发展有利。比如在产销量上,会发生此消彼长的巨大变化。

但实际上,销量的增加并不是考核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发展的唯一标准。新能源汽车应该在和燃油车的公平市场竞争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产品力,直至超过燃油车才对。

试想一下,通过禁燃快速地给新能源汽车让出巨大的市场空间,低质低价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将会有浑水摸鱼的机会,这反而违背了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初衷。

“路线图2.0”的认知更客观理性

目前仍占市场绝对主体地位的传统燃油车未来如何发展,在政策上已经十分明确。2020年10月27日,由工信部指导、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牵头组织编制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正式发布,明确提出,至2035年,我国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将各占50%,汽车产业实现电动化转型。国家新能源汽车创新工程项目专家组组长王秉刚也明确表示:“中国不应禁售燃油车,但要全面电驱化。”

“路线图2.0”出台之后,汽车业界普遍是欢迎的,特别是为汽车企业明确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即燃油车通过电驱动化转型升级至少可以在未来十五年内保有50%的市场份额。在明确的政策指导下,有传统燃油车包袱的汽车企业,一边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一边发展低油耗节能汽车,其投入是巨大的。某车企高管就表示,看不清哪一种会成为主流,或者哪一种会被颠覆,那就全都去干,各种技术路线都要有布局,这意味着强大的研发投入,研发费用会增加很多倍,工程师会增加很多倍。

一旦禁燃,这些企业在燃油车领域的努力很可能会付之东流,还会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

首都“禁燃”可能会引发各地跟风,应极其谨慎

北京一旦出现“禁燃”时间表,很容易引发其他地方城市的“跟风”,甚至有些城市会不断提前“禁燃”时间。这会对企业产业产生极大的伤害。

犹记得,此前多省市先于国家规定截至日期宣布禁售“国五”燃油车,造成相当一部分汽车企业和经销商措手不及,造成大量国五库存车积压一时无法消化,损失巨大。

企业需要生存需要吃饭,转型升级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把企业一下子逼到绝路上,转型升级可能就成了空中楼阁。

想成为强者,那就击败现在的强者,过去汽车取代马车,也并不是靠禁止马车上路来实现的,新能源汽车也大可不必。

分享到:

关键字:新能源汽车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