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项目管理>电站事故及应急消防管理 返回

哈郑特高压工程投运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国家电网报 发布时间:2014-04-08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4月2日,来自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交易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短短两个月时间里,哈密南—郑州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已向河南送来新疆清洁电能近16亿千瓦时。

 

哈郑特高压工程投运,河南收获了一份“能源大礼”。而早在2011年1000千伏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扩建工程投运时,河南就实现了特高压“零的突破”,成为我国受惠特高压工程最早的省份之一。目前,河南已经建成中西部首个特高压交直流混联电网,这些特高压工程将大量清洁能源从省外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中原大地,为河南省委、省政府大力推进“四个河南”(富强河南、文明河南、平安河南、美丽河南)建设奠定了坚实的能源基础。

 

“外电入豫”保安全

 

在“四个河南”建设中,一亿中原人民肩负着重大历史使命:全面推进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三大国家战略规划,加快发展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科学发展需要充足的能源保障,但形势严峻:河南能源以煤为主,煤炭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的80%以上。

 

河南省副省长张维宁曾在多个场合强调,“保障河南能源安全,是实现河南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从河南能源需求和能源供给结构看,加快‘外电入豫’工程建设,通过特高压电网纳入外部电力是非常必要的。”

 

“河南煤炭储量约占全国的2.4%,但产量近30年保持全国前列,过度开采导致了煤炭开采难度加大、成本提高、产能后劲不足。‘十一五’以来,河南煤炭已由净输出省转为净调入省,能源自给率由2010年的87%快速下降至2013年的52%。”河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永苏解释说,“目前,河南除煤炭资源紧张外,水资源也基本开发殆尽,核电建设短期很难突破,可再生能源较长时期内只能作为补充能源。在这种情况下,亟待外部能源输入来缓解压力。”王永苏认为,建设特高压工程是实现破解河南能源安全困局的必然选择。

 

2011年,1000千伏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扩建工程投运,河南开始用上来自山西的电能,尝到了甜头。然而,全省用电负荷快速增长,对外来电力需求进一步加大。

 

“现在好了,哈郑特高压工程投运,每年最多可向河南输送电量450亿千瓦时,相当于河南去年用电量的15%,可较大程度缓解电能紧张和比重失衡状况!”国网河南电力副总经理凌绍雄说。

 

“富强河南”增动力

 

1000多家企业入驻,500多亿资金入资,33万常住人口,26万多人就业……如今,415平方千米的郑州航空港区已初具规模,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关注。

 

郑州航空港区是我国首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定位于国际航空物流中心,是我国以航空经济为引领的现代产业基地,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也是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增长点。

 

“经济发展,电力先行。如果说航空港区为中原经济区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那么充足可靠的电能则为航空港区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强支撑。”郑州航空港区管委会主任张延明说。据悉,2010年,航空港区用电负荷只有3万千瓦,可到了2013年已迅速攀升到28万千瓦。

 

作为河南省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郑州航空港区为发挥清洁高效发展的示范效应,实行区内禁煤,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效率,电力等清洁能源成为首选。随着用电需求的不断增大,未来航空港区所需80%的电能依赖哈郑特高压工程输送,特高压工程对航空港区的重要性不言自明。

 

以前打工需要到广东、上海等沿海省份,现在在家门口就能轻松找到工作,挣得一点不比以前少。来自许昌的郑州富士康员工小董说,“我不仅工作在本地,消费也在本地,相信这将越来越有利于家乡的发展。”

分享到:

关键字:哈郑工程 特高压 电能替代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