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近日,重塑股份回复了科创板上市最新一轮问询回复。回函中,重塑股份首次披露了燃料电池系统的占有率。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18至2020年,国内燃料电池汽车产量分别为1527辆、2833辆及1199辆,销量分别为1527辆、2737辆及1177辆。
2018至2020年,重塑股份燃料电池系统销量分别为39套、1162套及800套,累计销量达2001套,占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报告期内全国燃料电池汽车累计产量的比例为36%。
对于上述数据,重塑股份同时也在问询回复中表示,鉴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开统计数据未包含燃料电池系统生产企业信息,同时公司向下游客户交付燃料电池系统至燃料汽车生产下线存在一定的生产周期,因此上述市场占有率数据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
不过,有券商在研报中表示,2025年,中国车用燃料电池系统潜在市场规模超300亿元。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规划的2025年燃料电池车保有量和电堆成本为基础假设条件,五年后我国车用燃料电池系统(电堆+辅助系统)的潜在市场总规模超30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碳中和大背景下,清洁能源装备、燃料电池行业有望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随着“双碳”目标夯实长期空间,越来越多的巨头入局加速产业爆发,优质公司纷纷启动上市,形成板块效应。以重塑股份为代表的燃料电池系统企业纷纷开启IPO,近日已经披露了首轮问询结果。
不仅如此,行业政策上也是利好不断。一方面,氢能源示范城市落地在即,地方规划频出。京沪粤有望纳入示范城市群,北京上海氢能规划出台。刚刚结束的第六届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大会(FCVC2021)期间上海经信委提出上海城市群实施目标,由上海牵头组建“1+2+4”示范城市群,目标详细且确定很多量化指标,给燃料电池行业带来两大信心。
对于燃料电池方面的规划,近日,上海市经信委负责人介绍,“1+2+4”整个城市群推广5千辆的燃料电池汽车,其中货车3400辆,乘用车1400辆,客车200辆。
为了配合这些车辆的推广,整个城市群将会建设73座加氢站,分年度推进电堆、双极板、膜电极、催化剂、碳子、质子交换膜、空压机等八大零部件的技术发展。
据悉,在上述城市群中,上海将负责关键零部件技术全面突破、多场景商用示范、商业模式探索;淄博和南通重点负责质子交换膜、空气压缩机两大关键部件的技术攻关与产业化应用;苏州等城市则重点负责示范应用场景的挖掘以及清洁低碳氢的规模化应用。
根据规划,上海在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领域,提出了“百站、千亿、万辆”目标,到2023年,规划加氢站接近100座并建成运行30座,形成产值规模近1000亿元,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近10000辆。落地上海的重塑股份,有望在城市氢能建设步伐中充分发挥自身力量,享受政策带来的红利。
在9大示范项目支撑下,上海城市群未来燃料电池车或达万辆。截至目前上海城市群现有燃料电池车辆1908辆,根据实施目标预计到2025年新增5000辆车示范应用。此外目标还细化到9大具体应用场景,其中包括宝钢股份生产基地、安吉物流车队、临港和宁东地区等,总计保证约2000辆车的增量。
业内人士认为,有着中石化股东背景的重塑股份,作为燃料电池系统领域优质公司,技术成熟市场占有率高,已经得到行业龙头企业的认可。随着重塑股份上市步伐的推进,公司有望充分分享燃料电池行业爆发式增长和城市群建设的红利,冲刺行业龙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