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为什么要西电东送?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亮报 发布时间:2021-07-01 浏览:

“西电东送”工程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也是西部大开发的骨干工程。“西电东送”是指开发贵州、云南、广西、四川、内蒙古、山西、陕西等西部省区的电力资源,将其输送到电力紧缺的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和京、津、唐地区。

实施“西电东送”是中国能源资源和电力负荷的不均衡性决定的。中国地域辽阔,能源资源分布极不均匀,煤炭资源的69%集中在“三西”地区(即山西、陕西和内蒙古西部)和云南、贵州,水能资源的77%分布在西南和西北地区。经济较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能源资源匮乏,用电负荷却相对集中。开发西部的水电和煤炭资源,实施“西电东送”是中国电力工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变西部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满足东部地区电力需求,促进东、西部地区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展了实施“西电东送”的有关准备工作。1992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正式批准建设长江三峡水电站,进一步为“西电东送”的实施创造了条件。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西部大开发的重大决策,为“西电东送”的大规模实施提供了历史机遇。2000年,原国家计委主持召开了“西电东送”发展战略研讨会,并向国务院提出了加快“西电东送”工程建设的建议,获国务院同意。同年,贵州、云南的第一批“西电东送”电力项目开工建设,标志着我国“西电东送”工程全面启动。

“西电东送”,将西部的能源资源转化成电能,同时为西部的电力提供广阔的市场,不仅可以推动西部电力工业的发展,提高能源的利用率,而且能有效地改善西部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促进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有利于退耕还林和水土保持。西部电力发展了,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西电东送”可以改变东部地区电力供给不充裕、电力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东部日益严重的环保压力,为东部提供清洁、优质、可靠、廉价的能源。实施“西电东送”是中国资源分布与生产力布局的客观要求,也是变西部地区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促进东西部地区经济共同发展的重要措施。

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发展为“西电东送”创造了更好的条件,目前,国家电网已累计建成“13交13直”特高压工程,在运在建特高压工程线路长度达到4.1万千米,变电(换流)容量超过4.4亿千伏安(千瓦),累计送电超过1.8万亿千瓦时,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经营区跨区跨省输电能力超过2.6亿千瓦,特高压大电网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促进能源转型与低碳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分享到:

关键字:西电东送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