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勇当新时代能源电力高质量发展主角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中国能源报 发布时间:2021-07-07 浏览:

四十年,从“名不见经传”到“举世瞩目”,中国风电装机规模领跑全球;二十年,从“试验示范”到全产业链“爆发式”增长,中国光伏发电规模稳居世界第一——中国新能源产业短时间内成功甩掉“昂贵花瓶”的帽子,蜕变为拥有“双料冠军”的“实力派”,这样的成绩单着实耀眼。

数据最有说服力。2000年,我国风电装机容量还不到40万千瓦,与之相伴的是电价高企、设备严重依赖进口。到了2020年底,风电装机容量已达到2.8亿千瓦,较20年前激增700倍,同时,电价大幅下降、设备实现高比例国产化。光伏发电的表现更加抢眼:从2008年拉开光伏电站建设大幕,到2015年装机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仅用了7年时间;电价降幅接近90%、光伏组件全球排名前十的企业中我国企业占据7席等优异成绩,更是“光伏强国”最直接、最有力的证明。

如今,风电和光伏发电装机总量合计超过5亿千瓦,并分别连续11年和6年稳居全球首位,且高速增长的潜力和态势丝毫未减。在拥有全球最大规模装机和发电量的中国电力系统中,在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背景下,新能源这个昔日无足轻重的“替补队员”,今天已成长为举足轻重的“种子选手”,是名副其实、前途无量的“后浪”。

但新能源的未来之路,绝非波澜不惊、一帆风顺,持续遭遇波折和瓶颈是大概率事件。过去几十年,尤其是近10年来频发的弃风、弃光问题,已深刻说明,受制于资源属性,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天生具有波动性、随机性、间歇性的特征,这对产业自身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如果此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产业要想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将是纸上谈兵。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新能源产业起步较早的西欧部分国家的经验表明,随着新能源的高比例接入,全社会的用电成本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这也给我国新能源的大发展提了个醒——转型是有成本的,并且很可能代价不菲。虽然我国新能源上网电价连年大幅下降,且仍在快速下降,但相对于火电、水电等传统电源,新能源目前仍不具备与之规模化竞争的优势。新能源的发展,还需要整个电力系统为其保驾护航,这也会提升整个系统的运行成本。这些成本最终难免会通过“电价上涨”的方式传递到消费端。电价是关系亿万群众的民生问题,因此必须引起能源主管部门和新能源企业的高度重视。大规模、价格合理地保障电力供应,依旧是新能源产业必须面对的艰巨挑战。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短短数十载,新能源产业克服千难万险,从星星之火发展成燎原之势,量和质的快速跃进离不开国家的全力支持,其背后是国家对全球能源格局走势的精准研判、应对气候变化的高瞻远瞩。站在这样的历史关口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提出,要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这为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新能源必将成为未来电力安全供应的主力军。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中国新能源产业已经积累了大量成功经验、夯实了雄厚制造基础、打造了完善产业体系,但必须意识到,目前新能源电量占全国发电量的比重仍不到10%,离“主体”地位还很远。

勇立潮头,奋楫争先。如今,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已经明确,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号角已经吹响,新能源产业必须也必将在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引下,担负起更大的使命、创造出更大的辉煌。

分享到:

关键字:新能源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