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数智化储能系统>储能关键装备 返回

亿纬动力曾令:新型用户侧储能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实践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数字储能网 发布时间:2021-07-16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7月9-10日,由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联合江苏省电机工程学会、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四川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国网浙江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江苏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储能技术组等单位共同主办的“第五届全国电网侧暨用户侧储能技术应用高层研讨会”在江苏南通文峰酒店召开。

在本次会议上,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储能运营总监曾令分享了主题报告《新型用户侧储能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实践》。现在,小编经过授权,将演讲内容整理如下:

曾令:大家下午好,我来自亿纬动力曾令,负责储能项目运营管理。今天很高兴也很荣幸参加今天的储能大会,上午也听了很专家相关的报道,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大家在试图更深入的理解电池,刚才徐总也介绍了很多,因为BMS对电池的研究了解更多一些。其实我们作为电池企业来讲,我们也在试图关注整个国家或者能源局,以及整个电网还有集成商对我们的要求,所以我们亿纬也在推行项目的试验和探索,我们自建了一个用户侧的项目运营平台,我们的目的是基于电池的角度来关注整个全生命周期的运营管理的实践,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管理实践的介绍分享。

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新型储能项目管理规范;

二、全生命周期管理;

三、亿纬动力项目实践

首先介绍下6月30号,国家能源局针对新型储能规范出台的征求意见公告,这个规范出台得比较新。这个规范抓住了几个核心,就是规划引导、备案建设、并网运行、监测监督。这是从一个宏观顶层角度来梳理和构建储能系统或电站的管理。

这个规范有一个备注,就是适用范围:除抽水蓄能外的,以输出电力为主要形式的储能项目。其实这个规范原则上不针对常规的用户侧项目,但站在用户侧来讲,我觉得对标所有的储能项目,都可以参照引用。尽可能按照高规格的方式去引导储能项目,因为不管是安全的角度,还是性能的角度,我觉得还是有必要推行的。

这个标准里是分了四个维度去阐述什么叫新型储能项目?

第一个,有规划。不管是国家层面,还是电网层面,都需要一个规划。因为没有规划,很容易会出现恶性竞争,或者出现资源的浪费。

第二个,有备案。其实备案管理来讲,就会把很多监管的手续引入到里面去,不管是设计主体的,还是施工主体的,包括设备的一些检测要求都会引入到这个环节里去。甚至把消防、环保监督管理作用也能充分体现。充分体现备案管理的作用。

第三个,要有接入。重点是强调整个电网对储能项目的接入管理和要求,现在做得比较好的应该是传统的光伏新能源或者风力发电站的接入,相对做得比较成熟。但储能电站的接入,其实目前整个电网的管理相对还是比较薄弱,或者它的支持还不是那么清晰。项目在接入的情况下,我们要注重消防管理的原则,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

第四个,有监测。国家层面会有储能的管理平台,以及电网储能调度管理平台。作为一个运营单位来讲,能源管理系统也显得尤为重要。需要监测和管理电池在十年期,或者更长期的运营状态:包括智能运维,以及高效的故障监测,都需要有这样的监测系统。最近我们公司也在推进一个这种智能运维的管理平台,不仅仅是数据的监测平台,更多的是把传统电力维护工单的平台进行嫁接,这样把整个的监测,运维做得更高效。

下面梳理的新型储能项目的管理要求,对标自身。我们自己也在探索这样的要求。首先想在安全管理方面,引入全生命周期管理,尽可能把储能项目从零到生命末期的管理角度去实践

第一个,电池本体安全肯定是首位的,这是整个储能的选型基础,针对储能电池的本体安全来讲,我主要从运营方的角度来看,首先要强调电池本体安全。

大会刚好来到了南通这边,亿纬跟南通启东市也有一个重要的合作项目,亿纬在启东投资了一个10GWh储能电池产业基地,6月30号举行了储能生产线的启动仪式,期望在在南通启东,更好的去布局我们储能的产业,服务于我们的客户。

第二个,集成电气安全。也是多要素的集成,不管是BMS、PCS、EMS、以及辅助系统、消防系统、监测管理,也在集成这个环节里要充分的体现集成电气的安全。

第三个,消防方案。大家对电池潜在安全隐患,需要融入专项的消防方案,必须要专项的设计,目前消防方案确实也缺乏一个统一的规范和标准,现阶段各个企业在进行自我的理解和应用,后续需要建立一个更高效和严格检验的消防体系。

第四个,电站设计安全。一个储能系统的安全并不是某一个单一要素就能解决的,整个工程设计里,其实也很重要。比如集装箱的安全间距,以及跟周边附属建筑的安全余量,有没有独立的消防安全设施,这在工程电站设计里,需要把这些要素会体现得更多一点。

第五个,施工安全。虽然它不是在运营期会发生,属于建设期,建设期的安全也尤为重要。尤其是在一些电池现场装卸的时候,或者有调试运行的时候,其实这都是在施工的环节,如何在施工过程中建立一个良好的管理体系,确保施工期间的安全。

第六个,运维安全。因为我们是在十年以上的运营期,包括它的电池更换,或者做安全检查作业的时候,甚至一个舱内设备检测的时候,都需要强调运维安全。

第七个,应急保障。我们公司也进行了针对厂区示范电站的专项方案论证和实践,在“416”的事件出来之后,我们在应急保障这一块提到了更高的高度,我们厂区是配有一个独立的消防站,一旦有消防隐患或者故障的时候,我们探索如何快速跟运维团队进行联络,如何跟厂区内部的消防站高效联络,保障这套机制实践运转。同时在现有消防基础水平的情况下,通过管理机制创新的方式把整个应急保障,努力做到一个更好的高度。

第八个,安全回收。虽然储能现阶段较少讲到生命末期的管理,但其实生命末期管理是必须面对的问题。比如目前储能电站到底什么样的标准才称为退役标准,如果是单个模组或电芯性能的不良,或者整站小于一定的保持率的时候,能不能设定退役标准。其实行业中也是缺乏这个回收或退役的定义。

这里顺带提一下用户侧的管理手续,因为之前也在储能大会介绍过。这是江苏省的并网管理流程,首先我们在储能电站建设的时候,我们还是会非常强调和遵从管理手续,确保在整个建设流程的合理合规。

刚才第一步可能重点强调安全,以及遵从现在新型储能电站的管理规范的实践。下一步,我们作为电池企业或者运营单位,或者作为一个投资运营商的角度,去理解储能到底要发挥什么样的价值?不同的场景定位是不一样的,我今天重点讲一下用户侧的。

首先我们要关注影响放电量的因素,其实用户侧储能要发挥它的最大价值来讲,可能是要从两个方面去管理它。

第一个,项目接入点的选择。接入点的选择确实对用户侧储能的经济效益产生很大的影响,因为目前并网的电压等级是普遍采用低压并网,它的接入会受制于上一级变压器的充电空间的影响,以及整个厂区用电负荷的可用电天数。接入点的负荷影响因素,目前权重也挺大的,我估计会占到30%-40%。

第二个,系统可靠性原因的影响。目前我们也是努力去推动提高系统可靠性。对于投资运营商来讲,现阶段是容易缺乏一个独立质保主体的,并且各子系统会发生工况争执。比如电池自身特性与BMS管理、以及温控系统等多重因素导致放电量的下降,容易有模糊边界。系统故障对整个收益也是影响最大的权重。

目前我们也在尽可能让三个指标去定义我们的产品,第一叫原始电量。原始电量其实很简单,就是电芯的标称容量×数量得到的一个绝对值。但这个绝对值电量并不是一个可做功,或者能出力的一个参数。我们需要关注另外两个指标,一个是首次接入系统里的最大可放电量,这个可放电量完全是以关口电表来进行计量的,它不以设备系统进行测量,这能体现系统在项目地的最大首效特性,这个指标是可静态可测量的。

第三个指标是如何确保全生命周期的总放电指标能达到预计值,因为如果出现偏差,基本上完全会颠覆项目的财务模型,甚至影响我们整个推广储能积极性。目前我们更多是要推进全生命周期的放电量管理。图片展示的是大致的一条曲线,如果大概在十年内的运营期来讲,期望收益的一个下降率跟实际收益下降率出现偏差的时候,三角形阴影这部分收益直接就会直接损失掉。即使收益相差5%,对IRR收益的降低幅度亦很明显。

为了保证运营收益质量的提升,我们需要在这几个角度去关注,我们怎么来保障。

首先还是一个部件级管理,需要要有好的产品,尤其几个核心部件。比如电池、BMS、PCS。针对这些关键器件,我们要怎么去建立它的评控体系,确保它达到的品质标准。亿纬也是作为储能行业的其中代表企业,我们目前也是以最高的标准要求自己,电池能达到相应专项的电池性能跟安全标准。

集成上这块,目前我们也在建立能力评价模型,如何评价集成的效率。刚才也提及了几个指标,就是最大放电量,以及效率等指标。工程上同样也要有能力模型来评价工程的性能指标。因为有了好的产品,有了好的设计,再就是好的运维。

运维目前来讲,因为现在市场上是缺乏专业的运维主体,现在很多可能会有电池制造企业或者会有一些集成商来进行托管运维。目前还是要把运维主体跟专业化朝着更高的角度推进。

目前电池的维护也要专项化,电池的维护在整个运营期是特别重要的,而且对整个运营收益的提升非常有帮助。比如电池的均衡,我们现在依赖于均衡技术,均衡技术确实能改善一些,但它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在不可避免单个电池发生离散的情况下,如何进行专项性的维护,确保整站的性能达到最优。

监控或者平台的保障。目前我司也在大力探索大数据的挖掘,也建立很多数据的曲线,模型。

最后一个就是场景接入的管理。

下面介绍一下亿纬运营经验,亿纬相对大家不会很陌生。我们亿纬也成立了一个专业的储能运营平台,叫亿纬星笙能源,注册在武汉。目前亿纬这个平台主要是依托亿纬动力电池,进行储能系统专业化运营管理。

下面是我们电池方面一些优势,一是专业的品质管理,整个电芯生产制造是高度智能化的制造体系,在整个制成中,有2856个品控点,确保电池在制造过程能达到一流的品质。

二是安全检测方面,我们电池也是进行了一系列专项认证,与很多测试检验机构一起去联动,获得一些外部的认同。比如电科院的检测报告、TUV认证报告,检验我们电池的品质获得第三方的认可。

我们电力储能业绩规模超过1GWh的储能应用案例,这是展示的是我们自运营的项目案例,超过了170个MWh,积累了全方面运营数据。

图片展示的是我们运营电站一些状态情况,运行曲线能充分看到我们运行的良好状态,比较符合我们预期。收益偏差基本上在90%以上的收益偏差率。这些是早期的项目,目前我们依然在逐步推高收益达成率的标准。

下面给大家展示的一些项目图片分享,广东、湖北、江苏等区域项目图片给大家做个展示。

今天时间原因,先介绍到这,谢谢大家。

分享到:

关键字:亿纬动力 全生命周期管理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