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项目管理>电站事故及应急消防管理 返回

光伏发电寒冬期难撼产业投资热

作者: 来源:国家电网报 发布时间:2012-04-17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特变电工公布了投资72.07亿元布局新疆多晶硅建设项目的计划。同日,国内另一家光伏产业巨头天威保变刊出公开发行公司债募集说明书公告,正式发行16亿元公司债,以推进两大主业之一的新能源业务发展。
 
    今年上半年,国际和国内市场多晶硅价格一路下跌,且遭遇产能过剩警示及市场准入条件提高限制,整个光伏市场进入众多业内人士所称的“寒冬期”。在此背景下,为何国内企业在此领域的投资热情却丝毫未减?分析人士指出,产业“寒冬期”只是短期现象,龙头企业此时大手笔投资,着眼的是提早布局尚未完全启动的国内市场,并借机进行产业链整合以加强成本和质量控制。
 
    提早布局国内市场
 
    尽管今年上半年光伏市场阴霾频现,但政府初步拟定的“十二五”光伏装机1000万千瓦的目标仍给业界注入了一剂给力的“强心针”,这一目标意味着要在目前基础上增长20倍。
 
    在此背景下,众多企业纷纷积极寻求摆脱高度依附海外市场的途径,并开始积极谋划提早布局国内市场。此次特变电工巨额投资计划锁定的目标便是要在今年年底前将旗下新疆硅业公司的产量由目前的1500吨扩至3000吨。而在此前,包括保利协鑫、天威保变和南玻在内的各大企业也都宣布了各自的融资扩产计划。在电池组件方面,中国英利和赛维分别获得了各信托机构的贷款支持,预计到2011年年底英利公司的产能可扩至170万千瓦。
 
    华泰联合证券新能源行业首席分析师王海生表示,一般来讲,1000千瓦光伏电池需用8~10吨多晶硅,1000万千瓦的多晶硅需求量将达到8万~10万吨,如果以目前多晶硅50美元/千克的价格计算,光伏产业链仅多晶硅这一环节未来5年的市场规模就可达300亿元,光伏组件和系统的市场规模就更大。
 
    他进一步指出,目前正在落实的《多晶硅行业准入条件》对产业领域的冲击主要在中小企业,而这恰恰为大企业加速扩张提供了大好时机,特变电工此番锁定产量3000吨,便是意欲跻身行业领军地位的表现。
 
    事实上,包括特变电工和天威保变在内的众多企业大手笔加速布局光伏产业的一个重要原因,还在于光伏板块对于整个公司业绩的贡献已十分突出。根据特变电工和天威保变两公司2010年各自年报,两公司包括光伏在内的新能源业务去年全年营收增长率分别为81%和138%。
 
    “垂直一体化”成产业趋势
 
    王海生指出,特变电工本身有光伏电池生产业务,此次大手笔进军多晶硅行业,凸显其瞄准了打造光伏“垂直一体化”模式,进行全产业链扩张这一战略。这在整个光伏行业利润率水平不断下降的情况下,是各公司加强成本和质量控制的必然趋势。
 
    近日,传统光伏组件制造商无锡尚德以赔偿2亿美元代价终止与美国公司10年的硅片供货合同,尽管表面的原因是硅料价格一路下滑导致采购差价拉大,但更多的分析一致认为,其长远的考虑是意欲完善硅料的自给率,向产业链上游扩张。
 
    英利绿色能源在国内一直推行“垂直一体化”,其耗巨资投建的“六九”硅业目前已逐渐投产,这使得其电池组件产品的综合毛利率比行业平均值高出一倍以上,达20%。首席财务官李宗炜表示,目前光伏产业的各个环节利润都不太合理,导致终端产品的成本居高不下。他认为,只有通过打造“垂直一体化”模式,才能实现整条产业链利润的合理控制,进而推进产品成本合理下降。
 
分享到:

关键字:光伏 发电 寒冬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