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全国碳市场7月16日开市交易 各方高度关注碳价走势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证券日报网 发布时间:2021-07-18 浏览:

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全国碳市场”)将正式启动。7月15日,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环交所”)已发布相关公告。

全国碳市场交易产品为碳排放配额(CEA),人们最关注的还是价格走势。7月14日,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表示,从全国7个地方试点运行情况看,近两年加权平均碳价约在40元人民币每吨左右。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根据前几年地方试点情况来看,预计开市后碳价大概率在40元/吨至50元/吨之间,但由于碳价影响因素过于复杂,所以不排除初期有偏差。

“碳排放配额是把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作为商品来交易,最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价格区间要保持合理均衡。”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某券商分析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全国碳市场启动后,需要重点关注碳交易政策体系的完善,包括出台《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抵消机制相关政策等,此外,还要与国外市场的对比分析。

根据生态环境部相关规定,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机构成立前,由上海环交所承担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账户开立和运行维护等具体工作;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机构成立前,由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承担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账户开立和运行维护等具体工作。

据上海环交所6月22日发布的《关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相关事项的公告》显示,CEA交易应当通过交易系统进行,可以采取协议转让、单向竞价或者其他符合规定的方式,协议转让包括挂牌协议交易和大宗协议交易。交易时间方面,除法定节假日及交易机构公告的休市日外,采取挂牌协议方式的交易时段为每周一至周五上午9:30至11:30、下午13:00至15:00,采取大宗协议方式的交易时段为每周一至周五下午13:00至15:00。采取单向竞价方式的交易时段由交易机构另行公告。

“市场交易最基本的前提是确保碳排放数据的真实准确,这也是全国碳市场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赵英民表示,为了进一步提升全国碳市场数据质量,下一步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一是积极推动尽早发布《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加大对数据造假行为的处罚力度,加强执法保障。二是持续加强能力建设,提升碳市场参与各方业务能力。三是加强监督指导,持续开展对地方生态环境部门和企业的监督帮扶,狠抓数据管理。四是加强信息公开和信用体系建设,借助全社会力量对数据管理工作进行监督,从而提升全国碳市场的数据质量。

《碳排放权交易管理规则》显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主体包括重点排放单位以及符合国家有关交易规则的机构和个人。据悉,全国碳市场启动前期,只有重点排放单位参与交易,即首批2225家发电企业参与交易,其他机构和个人暂时未能参与交易。

至于全国碳市场何时会对其他机构和个人开放,上述券商分析人士认为,大概率等市场机制运行成熟之后,再逐步放开。

此外,赵英民表示,生态环境部已经连续多年组织开展了全国发电、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航空等高排放行业的数据核算、报送和核查工作。这些高排放行业的数据核算、报送核查工作也是有比较扎实的基础。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按照成熟一个批准发布一个的原则,加快对相关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国家标准的修订工作,研究制定分行业配额分配方案,在发电行业碳市场健康运行以后,进一步扩大碳市场覆盖行业范围。

陈雳认为,未来减排参与企业的覆盖面需要更加广泛,不仅是钢铁、有色、电力等这类行业,如汽车排放等相关领域都可逐渐纳入进来。

相关阅读

全国碳市场上线倒计时 将从四方面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目前相关建设任务已经基本完成,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就绪。”7月14日,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表示,下一步,在发电行业碳市场健康运行的基础上,逐步将市场覆盖范围扩大到更多的高排放行业,根据需要丰富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实现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全国碳市场”)的平稳有效运行和健康持续发展。详情:点击链接

电企积极准备碳交易 成本压力助推企业低碳转型

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全国碳市场建设方案,在市场运行初期,只在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间开展配额现货交易。部分电力企业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初期或暂时无法参与全国碳市场交易,但会积极跟踪市场动态、开展能力建设等,为后续参与全国碳市场做好准备。详情:点击链接

全国碳交易市场即将上线!这些领域迎布局良机

私募排排网研究主管刘有华告诉记者,在碳达峰、碳中和大背景下,碳交易对于双碳目标显得极为重要,因为碳交易价格关乎到各行各业的成本,而碳交易市场上市,有助于企业降低减排成本。全国碳交易市场的运行,一方面利好新能源运营企业通过交易碳排放权来获得超额收益,同时还会增加新能源装机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碳交易会倒逼高排放企业进行产业升级,因此,看好为高排放企业提供节能减排技术支持的企业。详情:点击链接

全国碳交易市场将上线:修渠建闸装监控

如果把碳交易市场看作是一块“田”,那么建立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基础设施、运行机制等就如同“立旗杆”“修渠”“建闸”“装监控”,为全国碳交易市场上线保驾护航。详情:点击链接

做好碳交易这个“大买卖”

在全国碳交易市场内,碳排放配额可以采取协议转让、单向竞价或者其他符合规定的方式交易。协议转让包括挂牌协议交易和大宗协议交易。挂牌协议交易,单笔买卖最大申报数量应当小于1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大宗协议交易则应不小于1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可见,碳交易是个“大买卖”。由碳交易产生的行业甚至是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则是另一个“大买卖”。详情:点击链接

分享到:

关键字:碳交易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