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整县分布式光伏需注重技术引领与标准保障

作者:张胜杰 来源:中国能源报 发布时间:2021-07-21 浏览:

在项目前期缺乏专业深入网格化调研、摸底的情况下,如何因地制宜、最大效率提供整县多场景光伏开发?如何保障系统安全?如何保障高质量施工?如何保障分布式光伏电站集中统筹管理和高效运维……7月9日,在山西太原举办的第七届山西清洁能源峰会上,结合当下“分布式光伏整县推进”迅速蔓延全国的发展态势,围绕相关实际工作,与会专家、企业展开了务实、深入的讨论。

复杂性不容小觑

忌“一哄而上”

据不完全统计,自6月20日,国家能源局下发了《关于组织申报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方案的通知》,拟在全国组织开展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工作以来,截至目前,全国至少已有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布相关文件。

政策利好推动之下,光伏、电力企业积极性高涨,欲在新一轮分布式光伏发展浪潮中抢得一杯羹。

在现实运营中,虽然我国建筑屋顶资源丰富,开发建设屋顶分布式光伏潜力巨大,但由于建筑屋顶分布广泛、资源分散、单体规模小、开发建设协调工作量大,“分布式光伏整县推进复杂性不容小觑,切忌‘一哄而上’。”有与会专家提醒。

“分布式光伏整县推进的复杂性贯穿在项目开发、施工、售后和运维等工程全周期,如果投资方缺乏当地成熟的渠道网络,不能确保电网高比例接入,加之设备成本偏高或质量差次不齐,又因电站资产分散、类型多样缺乏统一管理,导致运维成本居高不下。”谈及目前分布式光伏在整县推进落地中的痛点时,天合光能中国区市场总监李韧坦言,“这均将影响项目的整体收益率,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华为智能光伏业务副总裁周涛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他进一步指出,高比例分布式光伏接入配电网,一方面会对配电网的消纳能力提升与安全运行提出要求,另一方面如果缺乏统筹管理,电站无序开发现象将难以得到遏制,系统无法确保安全运行,老百姓切身利益更将无法得到保障,“分布式光伏整县推进也将背离政策初衷。”

立足长远

注重技术引领及标准底线保障

在整县分布式光伏开发浪潮正席卷全国,各方力量竞争逐渐趋于白热化的同时,为避免政策跑偏,7月7日,国家能源局官网主动纠偏,以“25字原则”进一步明确工作推进思路——自愿不强制、试点不审批、到位不越位、竞争不垄断、工作不暂停。

国家能源局明确,启动整县(市、区)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工作,主要目的就是充分调动和发挥地方积极性,引导地方政府协调更多屋顶资源,进一步开拓市场,扩大屋顶分布式光伏建设规模。

但有光伏专家提醒,既然是试点工作,就需要强调试点地区是否具备丰富的屋顶资源、较好的消纳能力等条件,在此前提下,要避免“一哄而上”。“地方政府要把重点放到整合屋顶资源、打通分布式光伏项目落地难的痛点上来,要坚决杜绝行政计划式指令与‘一刀切’,用开放式、市场化的方式本质上促进技术提升与应用规模扩大。”

“尽管分布式光伏整县开发有助于强化管理,但需要立足长远,做好顶层规划和设计,积极探索有助于分布式长远发展的建设和运管模式,注重技术引领及标准底线保障。”北京鉴衡认证中心副主任纪振双强调。

纪振双进一步指出,分布式光伏整县开发需要用系统思维,统筹考虑项目选址、技术质量、保障措施、建管模式和系统形式等多种因素,因地制宜、适度超前,兼顾各方利益诉求,平衡经济和社会效益,有效防范各类风险。

县域光伏事业迎变革

各路方案显“神通”

多位与会专家均认为,分布式光伏整县推进试点方案将改变县域光伏事业发展的传统模式。“其最大利好就是将原来的分散推进转变为集中式的‘打包’发展,有利于调动更多闲置屋顶资源,而去补贴化将是未来分布式光伏发展的重点。”

针对一系列分布式光伏整县推进现实制约瓶颈,会上,天合光能、隆基清洁能源、华为、信息产业电子第十一设计研究院等介绍了各自的成熟产品与项目运作经验,着力从技术层面给出解决方案。

“针对分布式光伏整县推进的不同场景,我们可提供定制化的光伏电站解决方案,如高效单晶组件产品及工商业屋顶BIPV解决方案等,并可通过线上全天候智能监控平台+线下渠道商运维管理,实现紧急情况诊断及日常运维管理,提供产品与系统双重安全保障。”隆基新能源策略与业务发展高级经理郝斯威介绍。

周涛亦介绍,华为致力将其数字化领域的解决方案,应用到分布式光伏整县推进工作中来,实现光伏电站的智慧运维。

信息产业电子第十一设计研究院则推出了“光伏树”解决方案,“与传统分布式光伏电站相比,‘光伏树’是将太阳能发电与智慧储能系统高度有机融合,充分发挥空间能量资源的深度利用,实现太阳能的全天候发电。”该院总设计师成强说。

分享到:

关键字:分布式光伏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