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项目管理>电站事故及应急消防管理 返回

德勤中国调查显示半数80后考虑买新能源车

作者: 来源:新华汽车 发布时间:2012-04-25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2012年4月23日,德勤中国的近期调查显示,中国半数的“80后”汽车消费者在下次买车时会考虑选择混能或电动汽车。根据德勤今天在2012(第十二届)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上发布的2012年“80后”汽车消费者调查结果,“80后”汽车消费者的这种喜好可能代表未来五年新能源动力系统广泛采用的临界点。
 
  “80后”消费者(年龄介乎19-31岁)年度调查已在美国进行了四年,今年亦将中国和西欧纳入其中。2012年的调查总共包括2,000多名“80后”、X一代和婴儿潮时代的受访对象。
 
  调查结果同时显示,中国的“80后”消费者倾向于便利有效的新能源动力系统;46%的受访者对混能汽车(混合动力和增程序电动汽车)感兴趣,仅有4%的消费者对纯电动汽车感兴趣。
 
  德勤有限公司全球汽车行业领导人Joe Vitale先生表示:“尽管中国“80后”消费者对纯电动汽车的兴趣与我们所调查的其他市场“80后”受访者大致相同,但是他们对电动汽车兴趣的缺乏可能对中国电动汽车的近期推广乃至长期的电动化战略带来巨大挑战。随着混能技术不断提高,“80后”消费者对纯电动汽车的兴趣度可能继续下降。”
 
  尽管汽车制造商积极提升电池技术,而且中国加大对电动汽车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但是中国的“80后”消费者并不希望在近期驾驶纯电动汽车。仅有7%预期在五年内驾驶全电动汽车。
 
  德勤德国汽车行业业务主管合伙人兼德勤中国汽车行业高级顾问Thomas Schiller博士表示:“80后”偏爱新能源动力系统主要是为了降低买车总成本,但是他们并不愿意为了降低交通成本而尝试采用新的动力技术。”
 
  鉴于中国“80后”消费者需求经济型汽车,这些新能源动力系统的调查结果就更加重要。由于油价上涨,91%的中国“80后”受访者计划购买更加节省燃油的汽车。谁都知道中国的“80后”市场规模极大,我们认为兼具经济和便利特征的混能汽车已接近全面市场化的“雪崩”点。
 
  小型轿车的需求下降
 
  有趣的是,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的“80后”消费者并不愿意为了降低整体使用成本而牺牲便利性。虽然他们对耗油量低的汽车感兴趣,但是24%预期在五年内驾驶SUV或跨界车大约增加22%。与此同时,对小型轿车的兴趣预期剧减,31%的中国“80后”消费者预期在五年内驾驶小型轿车,而现在这一比例高达58%。
 
  移动智能手机
 
  德勤中国管理咨询服务合伙人侯珀先生表示:“80后”消费者对能够延伸社交媒体和数字生活方式的汽车青睐有加。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发现汽车制造商有机会利用“80后”的互联生活方式,为这个强大的消费群发展创新的低成本个性化产品/配套选择。”
 
  对大多数“80后”受访者(73%)而言,驾驶舱技术是汽车内部装置的最重要部分,近四分之三(72%)的受访者追求触控屏幕界面。“80后”消费者还将智能手机应用程序的使用(76%)列为新汽车非常必要的装置。此外,他们希望在买入座驾后,能够根据自己的喜好添置高科技设备等各种车内装置:78%的消费者喜欢不时为座驾购买附加配件及升级装置。
 
  互联需要安全护航
 
  中国的“80后”消费者认识到,增强互联性可能产生安全问题,他们愿意为有助于更好管理因互联产生干扰的设备支付费用。“80后”受访者在排列购买附加汽车设备的意愿时将安全设备列为最高优先事项,其次为技术设备。
 
  侯先生指出:“调查结果显示“80后”消费者愿意为防撞系统、盲点侦测和昏睡侦测系统等安全设备支付额外费用。相比美国、法国、德国和英国的“80后”消费者而言,中国“80后”消费者更愿意为这些设备支付更多。”
 
  豪华就是形象对于中国“80后”消费者而言,豪华就是品牌形象。为了享受豪华品牌所表现的地位象征,中国的“80后”消费者宁可购买二手豪华汽车,而不购买普通品牌的新汽车。
 
  Joe Vitale先生表示:“在中国“80后”消费者的豪华认知中,德国和美国的汽车品牌占据垄断地位。”他同时指出:“了解“80后”消费者如何做出购车决定十分重要。对于中国的“80后”消费者而言,线上和传统渠道(汽车销售代理)
 
 
分享到:

关键字:德勤 中国 新能源汽车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