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双碳目标>电网建设与运行 返回

华云科技加快平台迭代升级助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作者:王思睿 金竞 来源:中国电力报 发布时间:2021-08-05 浏览:

今年,浙江电网最高用电负荷首破1亿千瓦,达1.0022亿千瓦,同比增长8.1%,约需4个多三峡电站的发电机组满负荷发电才能满足。用电负荷的节节提升,考验着电网的供电能力和弹性。浙江省一次能源匮乏,是能源净输入省份,外来电占比多年持续超三分之一。当前,高比例外来电、高比例清洁能源、高峰谷差率“三高”带来的风险加重,给浙江电网带来新挑战。

如何满足大规模新能源接入、消纳?如何在能源互联网形态下打造多元融合高弹性电网?这些成为了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必答题。

如今,面对这道必答题,浙江华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云科技”)通过推动电力系统源网荷储互动发展,加快自主研发平台的迭代升级,助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探索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要求下的省域电网建设新路径。

截至7月27日,华云科技承建的电力需求侧实时管理系统已实现汇集千万千瓦可调资源,接入高低压用户、虚拟电厂、聚合商17余万户。2020年至今,累计助力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实施需求响应183次,累计互动用户35.9万户次,累计调控电量4458.02万千瓦时。

01

精耕细作 筑实平台基础

随着浙江多元融合高弹性电网建设的深入推进,需求响应三年行动计划对电力需求侧实时管理平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浙江需求响应的枢纽平台,系统迭代改造迫在眉睫。华云科技集成分公司智慧用能事业部作为项目承建方,抽调骨干力量组成需求侧项目技术攻关团队,结合实际应用,创新思路,破解难题,确保项目建设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需求侧项目分业务分析、开发、测试、运维等系统侧工作组与现场实施组两条线,双线工作落实到人、到岗、到位,确保事事有人抓、件件有着落。3月开始,系统侧业务分析组与专家讨论进行业务模型设计,完成84个业务对象分析与30个业务模型子项编制,以及需求响应与有序用电两大场景基础功能的改造设计。面对业务难度高、逻辑复杂的挑战,项目团队知难而进,各组成员集思广益,合力攻破难关,创建了动静态资源池、分钟级负荷监视及分层分区精准需求响应等功能,成功实现了系统功能的迭代升级与业务创新。

02

砥砺奋斗 推进项目建设

为确保系统在“迎峰度夏”前顺利上线运行,需求侧项目团队以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党员骨干带头,开启新的工作模式,完成需求响应基础功能改造和有序用电基础功能迁移,有效保障了业务全流程线上流转。

现场实施组持续推进浙江分钟级可调节资源池建设,协助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组织制定需求响应终端技术规范、通讯协议、现场建设规范及验收方案,全面规范可调节资源建设全生命周期管理,累计建设投运负荷近百万千瓦。多次组织开展可调资源建设项目自验收工作,深入施工现场严查施工质量,累计勘察全省用户1185户,完成自验收100余户,以专业的态度和行动加快推进浙江可调节资源池建设。

03

勠力同心 助力实战演练

通过模拟高温天气、外来电临时调减、阴天光伏出力减少与雷暴天气四种典型场景,实施日前削峰、小时级削峰、分钟级可调节、可中断需求响应实战演练,超额完成了180万千瓦演练指标。

电力需求侧实时管理系统是浙江省需求侧工作开展的重要平台,在浙江省2021年迎峰度夏需求响应实战演练工作中,需求侧项目团队勠力同心,从前期筹备、现场排练,到演练当天的技术保障,演练结束后演练数据的整理分析至演练分析报告的撰写,全程参与,得到各级参演人员的高度肯定与一致好评。

电力需求侧实时管理系统已全面做好保障“迎峰度夏”工作的准备,项目组将以客户实际需求为出发点,持续优化升级需求侧系统建设,全力支撑网荷高效互动,全面提升电网弹性,以助力多元融合高弹性电网建设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作者:王思睿 金竞

分享到:

关键字:新型电力系统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