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国家能源局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会上发布了2021年上半年能源形势、可再生能源整体发展情况,并介绍了国家能源局电力防汛救灾和迎峰度夏有关情况,解读《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
今年以来,全国最高用电负荷连续6个月均创历史同期新高,部分地区采取有序用电措施。上半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16.2%,较2019年同期增长15.8%,两年平均增长7.6%。工业是拉动用电增长的主要动力,上半年工业用电同比增长16.5%,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的贡献率近70%。
近年来,我国电力供需结构不断变化。从需求侧来看,二产用电比例下降、居民和三产用电比例上升、空调降温负荷大幅增长;从供应侧来看,电源结构不断优化,新能源快速发展。受此影响,我国电力供需越来越呈现“平时充裕、尖峰紧张”和“整体平衡、局部紧张”的新特征。面对新形势、新挑战,为保障今年迎峰度夏期间电力安全稳定供应,国家能源局以问题为导向,积极为各地协调处理电力供需矛盾。具体开展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电力供应保障现场调研、协调和督导。能源局主要负责同志和相关司局,赴电力供需矛盾较为突出的地区调研掌握一手数据,组织地方能源主管部门和电力企业研究会商保供措施,督促有关单位和电力企业切实做好电力保供工作,协调解决向缺电地区增供外送电量、增加电煤生产供应等实际问题。
二是推进各类电源尤其是支撑性电源开机运行。截至6月,全国发电装机同比增长接近10%,其中风电、太阳能发电同比增长分别超过30%和20%。白鹤滩水电站首批机组于6月28日投产发电,乌东德水电站实现所有机组全部投产发电,福清核电5号、田湾核电6号机组共228万千瓦投产。同时要推动电力紧缺地区具备条件的支撑性电源投入运行,充分发挥煤电的保供“压舱石”作用。
三是压实地方责任,科学组织有序用电工作。把保障民生用电放在首位,指导地方主管部门按照需求响应、错峰避峰、有序限电的顺序安排电力电量平衡,细化完善电力可中断负荷实施方案,确保民生、重点用户和重要公共服务设施的电力供应。同时发挥12398能源监管热线作用,畅通民生诉求反馈渠道。各派出能源监管机构及时报告,会同当地主管部门研究解决电力供应问题,及时解决群众用能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