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2025改版停用栏目>双碳与新型能源系统 返回

财政货币政策齐发力 助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央广网 发布时间:2021-08-12 浏览:

(记者刘柏煊)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财政与货币政策助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近期都释放了一些新动向。财政部日前在回复全国人大代表相关建议时谈到,准备充实完善一系列财税支持政策,通过现有资金渠道加大投入力度。央行方面在9日发布的《2021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提到,在下一阶段有序推动碳减排支持工具落地生效。

财政部在相关书面回复中表示,目前已通过多项资金支持应对气候变化相关工作。例如,中央财政对光伏、风电等发电上网按发电量和固定电价给予补贴,支持可再生能源发电规模化应用;通过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和免征购置税、充电桩基础设施奖励、新能源公交车运营补贴等方式,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通过大气污染防治资金,重点支持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重点区域燃煤锅炉及工业窑炉治理等让二氧化碳得到减排。

财政部副部长朱忠明近期透露了相关财政资金的投入情况:“2016-2020年,全国财政共安排了生态环保资金44212亿元,年均增长8.2%。其中,中央财政19333亿元,占比达到43.7%。支持打赢蓝天保卫战,财政共投入了4039亿元。主要用于支持北方地区冬季的清洁取暖试点,重点区域开展工业污染的深度治理、推动柴油货车淘汰和运输结构调整、支持新能源汽车推广运用等,主要是减少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

在货币政策上,央行方面在新出炉的《2021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也提到了碳达峰、碳中和的相关内容——央行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通过向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资金,支持金融机构为具有显著碳减排效应的重点项目提供优惠利率融资。围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在银行间市场创设碳中和专项金融债以及碳中和债务融资工具品种,支持具有显著碳减排效应的项目。引导商业银行按照市场化原则,对煤炭等传统能源产业转型升级给予合理必要支持。

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锋说,碳减排支持工具的设计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充分体现公开透明,做到“可操作、可计算、可验证”,确保工具的精准性和直达性。“‘可操作’,即明确支持具有显著碳减排效应的重点领域,包括清洁能源、节能环保和碳减排技术。‘可计算’,即金融机构可计算贷款带动的碳减排量,并将碳减排信息对外披露,接受社会监督。‘可验证’,即由第三方专业机构验证金融机构披露信息的真实性,确保政策效果。”

在未来的政策方向上,针对有声音呼吁设立“应对气候变化中央财政专项资金”,财政部回应,在目前已有相关资金渠道情况下,中央层面暂时不宜新设“应对气候变化中央财政专项资金”,下一步将继续通过现有资金渠道加大投入力度,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更好地支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分享到:

关键字:碳中和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