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项目管理>电站事故及应急消防管理 返回

国内光伏市场:潜规则下的混战

作者: 来源:中国经营报 发布时间:2012-05-14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在中国光伏企业面临美国双反、欧盟即将提起双反的腹背受敌之际,多数光伏企业均认为出路在于国内,不过当他们谈到国内市场,均不约而同用了“纠结、混乱”来形容。
 
    2009年之前,中国光伏行业虽然造就了施正荣、彭小峰等新能源首富,整个光伏行业也占据了全球50%的市场份额,但中国市场的安装量几乎为零,光伏企业都是在中国建厂然后把产品全部卖往欧洲。
 
    2009年,敦煌10兆瓦光伏示范工程开始招标,近50家企业参与了竞标,英利更是爆出了每瓦0.69元的超低价,引起巨大风波,因为当时的成本平均就在每瓦1.5元以上,而最终的得标者为赛维旗下的百世德,报价为0.99元。以此项目为标志,中国光伏市场终于开始启动了,当年我国的安装量从零到了200兆瓦。
 
    2010年,我国光伏的安装量是300兆瓦,而到了2011年,由于上网电价的推出,这一年的安装量暴增到了2吉瓦,虽数字上看,有着近8倍的增长,但这一数字尚不足无锡尚德一家的产能,在去年,该公司的产能为2.4吉瓦。而在此之外,在国内安装市场充斥着暗箱操作、利益交换、假冒伪劣等种种隐秘之事。
 
    一位光伏企业销售总监向记者抱怨说,如不是库存严重、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实在不愿意在国内做生意,他说在最初的销售环节,你不仅要与竞争对手比价格,比回扣、还要比酒力。
 
    他说,国内市场的价格非常混乱。大企业生产成本低,因此低价销售,中小企业生产成本远高于大企业,有的是其两倍,但开给客户的价格有时只有大企业的一半,由此质量问题自然可见一般,“我们大企业在价格上拼不过中小企业,只好在服务上竞争,只不过,在国内做生意,品牌、服务这些都不重要,价格低廉,而又能给对方经手人回扣,这些才是最重要的。”
 
    也由此,金太阳招标项目假冒伪劣产品曾一度横行。很多光伏发电站安装的电池片,不仅转换率远低于国内平均水平,而且有的用了几个月就无法正常使用了,基本上已处于报废状态。而到后来,大企业之间也互相大打价格战,迫于竞争压力,有些大企业也会出售一些次品来竞争项目,这一度让金太阳工程成为了一个难以收拾的烂摊子。
 
    上述销售总监说,而在产品销售成功后,或工程完结后,一些客户也经常性地拖欠货款和工程款,拖个一年半载,让众多光伏公司现金流紧张,只好拖欠供应商货款,以此形成了恶性循环。
 
    一位江苏的光伏企业负责人说,以前最好赚钱的是一些政府的光伏电站工程,因是市政工程,所以盈利有保证,但目前这些政府工程也开始变味了。“有些政府推出个三四个亿的光伏项目,但你要中标,就必须在当地花十几个亿投资建设个工厂,帮助当地打造产业链,以此来交换。”
 
    上述负责人表示,与在国内销售的混乱状态相比,在欧洲销售则完全没有这些劳心费神之事,一切按照合同来,质量上也不敢以次充好,被发现一次,就将被贴上标签和记录在案,以后就难以再出口欧洲了。
 
    该人士表示,希望政府能从政策上来规范光伏安装市场,建立严格的产品准入制度,对假冒伪劣产品也能有惩罚措施。“若国内的光伏市场继续这样混乱下去,很多光伏电站都将可能烂尾,价格火拼也将使得企业们深陷亏损泥潭,这最终损害的将是整个行业的利益。”
 
分享到:

关键字:国内 光伏 市场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