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2025改版停用栏目>氢储能>燃料电池 返回

“双碳”目标下氢能产业仍需解决三大问题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张学青整理 石油商报 发布时间:2021-08-15 浏览: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氢能地位逐步提升,能源央企的产业参与比例亦随之提升。在氢能政策渐趋明朗以及各央企积极布局下,氢能产业格局或迎来新的变化,产业节奏有望提速。在央企带动产业发展的同时,对于氢能产业自身而言,仍有三大问题需要解决。

在氢燃料电池领域的核心关键技术、关键材料,还未完全实现国产化、自主化,影响氢能产业的做强做大,以及商业化发展。

在氢源方面,此前由于可再生能源成本高企,业内煤制氢等化石能源制氢是否还有大规模利用的必要,有不少争论。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后,产业关于氢源的争论逐步得到统一,在CCUS技术尚未大规模普及时,化石能源制氢方式不被鼓励,产业必须坚持绿氢发展方向。目前,可再生能源制氢有较大的经济性,但受市场分布和氢能储运制约,氢能还面临消纳外送两头难的局面。

在氢的储运方面,目前以长管拖车为主,其余包括低温液氢和管道输送。长管拖车储运高压氢的经济半径只有150~200公里,远程运输将极大增加成本。对液氢而言,其技术应用尚处于突破阶段。可以解决氢远距离、跨省市运输的管道输氢,即便在国际范围内也只有小规模试点,国内仍在初期试点阶段。管道输送氢气将使氢能突破地域限制,在全国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形成全国性大市场。

运氢储氢环节主要依赖于高压储氢瓶的普及和压缩成本的下降,一方面需要技术升级继续提升功率密度,另一方面需要产量大规模增长后的规模效应,摊薄单位成本。未来在政策推动、央企加入、关键材料国产化以及技术迭代的推动下,氢能产业链降本和市场规模扩大有望形成正向循环,产业化可期。

作为氢能企业,对于技术研发和降本增效的持续攻关是氢能民营企业的立身之本,目前,氢燃料电池电堆的成本下降已成趋势,无论是能源央企涌入赛道,还是一些关键技术上与国外仍有差距,氢能民营企业都将不惧竞争。

分享到:

关键字:氢能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