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电力市场>电力辅助服务市场 返回

“十四五”发电侧该如何应对来势汹汹的储能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大C 火电小姐姐 发布时间:2021-09-11 浏览:

“不谈储能,不时髦”。近期关于储能、调峰能力、峰谷电价成为行业热门话题。新型电力系统高渗透率的新能源,需要配置一定比例的调频、调峰容量,确保电网安全可靠;也需要一定规模的充储设备促进新能源电量消纳,提升新能源发电量占比。储能无疑是重要的支撑部分,但是就“十四五”而言,作为发电侧是不是该孤注一掷的全情投入,高投资、大规模配置储能设施,个人判断还不是时机。    

首先,市场对储能的需求在哪      

对新兴产业的需求源于新的市场变化,试着从发电、电网及用户各端在新型电力系统中产生的变化,分析储能的价值。

电网的变化

严控煤电机组,尖峰供应能力部分缺失。缓解尖峰能力供应不足可以通过两种手段,一是提高尖峰时段的供应能力,二是减少用户尖峰时段对大电网的电量需求。储能对两个途径均有价值,通过并网储能在尖峰时段的平稳放电,提升供应端的供电能力,通过离网储能向用户提供补充电能,降低用户对电网的依赖。

新能源倍速增长,清洁电量消纳风险大。新能源规模化建设,是能源清洁化转型的重中之重,更需要从装机占优向电量替代过渡。但新能源发电尤其是风电与用电负荷的不匹配,是对提升消纳水平,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严峻考验,储能则可以发挥移峰填谷的作用。

高新能源渗透率,电网失稳风险加大。新能源机组本身并不具备调频能力以及提供系统惯量的能力,大渗透率的新能源将对电网造成极大的失稳风险。储能设施瞬时的大功率放电对稳定电网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用户的变化

分布式增速加快,自发自用需求加大。截止7月底太阳能装机规模达到2.7亿千瓦,其中并网装机1.9亿千瓦,8000万千瓦装机为离网分布式。随着整县光伏的进一步推进,分布式光伏容量将加速增长。自发自用模式下,降低弃光率的关键手段将是储能设施的有效利用。

发电侧的变化

发电企业清洁、低碳转型,大规模开发新能源。行业内各大发电集团已经全部启动了清洁、低碳转型工作,发布了近期、中期新能源开发规划,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愈演愈烈,自带调节能力的友好型新能源项目在市场中将得到各级主管部门的认可。

综上所述,储能市场应分类

调峰类:主要用于尖峰时段放电、低谷时段充电,发挥削峰填谷、负荷转移、促进消纳的作用;其需求方可以是电网公司,新能源发电商,也可以是工商业用户;并网离网方式均有市场空间,以能量型储能设施为宜。

调频类:主要用于一次调频,多频瞬时大功率放电,发挥稳定电网的作用。其需求方为电网公司;需要接入电网系统,以功率型储能设施为宜。

自用类:主要用于分布式项目的电量消纳,通过长时充、储、放减少弃电比例;其需求方为分布式投资方以及用户;离网形式,以长时能量型储能设施为宜。

资源类:获取新能源开发指标,以文件要求为准。      

其次,市场机制是否完备  

调频市场

福建、山东、广东、江苏、山西、蒙西、江浙、甘肃、云南、四川不同程度明确了储能在调频中的市场价值。通过调频里程、调频容量的市场报价获得补偿。尤其是火+储调频方式,现阶段市场回报较高。

调峰市场

福建、青海、湖南、山东、东北区域、安徽、江苏、江西、河北南网、湖北、山西给予了独立储能场站参与调峰辅助服务的市场主体地位。

《关于鼓励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自建或购买调峰能力增加并网规模的通知》,被认定的调峰容量可进行租赁,换取新能源开发规模,并收取费用回收部分成本。

价格机制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完善抽水蓄能价格形成机制的意见》明确抽水蓄能实施两部制电价,容量电价纳入输配电价回收,电量电价参与市场竞价。

《关于进一步完善分时电价机制的通知》明确系统峰谷差率超过40%的地方,峰谷价差不低于4:1;实施尖峰、峰、平、谷、深谷的分时电价结构。

综上所述,机制不完整

目前辅助服务市场规则较为健全,火+储调频投资回报基本可以保障;但并不是全部的省份已将新能源以及独立储能纳入辅助服务市场中,存在一定风险。此外,分时电价将利好于用户侧长时储能,新能源+储能市场基础并不牢固。 

最后,发电侧该如何应对    

面对方方面面对配置储能的要求,结合目前并不明确的市场划分及政策、机制的保障,个人判断在“十四五”期间还是应该从发电侧配储能想达到的目的出发,理性审慎的建设储能项目,不宜盲目大规模铺开。

目的1:发展新能源

政策导向,租用、共享为宜。储能是调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充储调峰能力就可以获取市场化的新能源并网规模。但从实际运营的角度看,单独的新能源场站配置储能使用率并不高,当前的技术条件下也存在安全风险。因此建议租用、共享独立储能场站的调峰能力,让专业的企业投资、建设、运行,减少发电侧的无效投资,降低管理风险。同时也减少新型电力系统的总体创建成本,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目的2:商业创收

加快建设火+储调频。火+储调频商业模式健全,回收周期短,但市场竞争激烈,当调频资源不再稀缺的时候,辅助服务补偿费用也将大幅缩减,因此建议加快进行火+储调频改造,先期赚取回报,后期避免处罚。

抢占储能调节资源点。优质的独立储能场站资源点有限,例如多个新能源场站集中的汇集站、调频需求频繁的母线等。发电侧可以与电网公司共建优质的独立储能场站,通过提升充、放次数,实现经济性,同时为后期储能产业链的发展提前布点。

目的3:创新培育

多路径示范试点。为了创新培育各类储能技术路径,培养储能专业运行、调控人员,建议在规模较大的、管理能力强的新能源场站配套建设储能设施。测试各类技术路线的经济性、与新能源发电的耦合性。

目的4:绑定用户

全面寻求可调用户资源。为用户建设自用型储能设施,绑定可调用户,为虚拟电厂建设、网源荷储一体化建设储备荷侧调节能力,为发电侧转型发展铺路搭桥。

分享到:

关键字:储能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