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上市一个月就抛大手笔 长远锂科拟投33.39亿元再扩产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发布时间:2021-09-14 浏览:

◎根据长远锂科的计划,待8万吨产能投产后,公司产能达到 11 万吨,动力三元材料市场占有率保持全球第一(20%以上)。借行业大风口,长远锂科欲通过扩产提高市占率,这是尽快上马二期项目的原因。

◎从8月的行业数据看,三元材料的增速落后于磷酸铁锂。8月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12.6GWh,同比上升144.9%,环比上升11.2%。其中,三元电池共计装车5.3GWh,同比上升51.9%,环比下降2.1%;磷酸铁锂电池共计装车7.2GWh,同比上升361.8%,环比上升24.4%。

每经记者 胥帅    每经编辑 陈俊杰    

现在锂电投资有多热?

今日(9月13)晚间,长远锂科披露公告,拟投资33.39亿元投建三元正极材料扩产二期项目。此时距公司科创板上市才满一个月,而IPO募资也是用于三元正极材料扩产。

根据长远锂科招股书的未来发展规划,公司在2021年前筹建“4+4”万吨正极材料项目建设,而一期和二期项目合计产能便是8万吨。但需要注意的是,从8月的行业数据看,公司所处三元材料的增速落后于磷酸铁锂。

预期之中的产能扩张

9月13日晚间, 长远锂科公告称,为进一步巩固公司市场地位,满足相关业务未来市场与发展需求,公司全资子公司湖南长远锂科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远新能源)拟投资建设车用锂电池正极材料扩产二期项目,建设4万吨/年正极材料生产线,该项目总投资约为33.39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 长远锂科项目主体今年上半年营收为0,净利润亏损218.81万元,总资产6.1亿元。

据了解,该二期扩产项目的工艺技术设计为柔性生产线,具备 NCM(111、523、622、811)和NCA系列产品的生产条件。这意味着长远锂科仍然将扩产方向选择在三元正极,而非另外一条主流的磷酸铁锂路线。

该项目计划是2022年1月底开始建设,2023年10月投产,建设期20个月。资金来源以长远锂科自筹资金和银行贷款方式解决。

长远锂科超30亿扩产大手笔也是锂电热的一个缩影。

长远锂科在今年8月11日上市,上市时间刚满一个月。长远锂科IPO募资项目也是正极材料扩产。

根据长远锂科的招股说明书,公司IPO实际募集资金26.5亿元,其中19.2亿用于车用锂电池正极材料扩产一期项目。公司一期项目将建成年产4万吨车用锂电三元正极材料生产线。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长远锂科二期4万吨正极材料项目在预期之中,其在招股书规划中就已经提及此点。

根据长远锂科招股书的未来发展规划,公司在2021年前筹建筹建“4+4”万吨正极材料项目建设,而一期和二期项目合计产能便是8万吨。

磷酸铁锂上月增速快于三元

根据长远锂科的计划,待8万吨产能投产后,公司产能达到 11 万吨,动力三元材料市场占有率保持全球第一(20%以上)。

借行业大风口,长远锂科欲通过扩产提高市占率,这是尽快上马二期项目的原因。

行业数据也能佐证,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根据工信部的有关分析,2025年国内新能源车销量将达500万辆。三元电池在能量密度、低温性能等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近年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也带动了三元正极材料的爆发式增长。

那么正极材料的发展势头真有长远锂科描述得那样好么?

起码从8月的行业数据看,三元材料的增速落后于磷酸铁锂。

8月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12.6GWh,同比上升144.9%,环比上升11.2%。其中,三元电池共计装车5.3GWh,同比上升51.9%,环比下降2.1%;磷酸铁锂电池共计装车7.2GWh,同比上升361.8%,环比上升24.4%。

如果从1~8月的动力电池产量看,三元材料累计同比增长137.2%,但磷酸铁锂同比累计增长301.8%。

尽管都处于正极材料的细分赛道,但磷酸铁锂的增速无疑更高。

在长远锂科的公告中,公司也提到相应风险。比如锂电池正极材料存在多种技术路线,目前市场上形成规模化应用的锂电池正极材料包括钴酸锂、锰酸锂、磷酸铁锂、三元正极材料。未来如果其它新材料技术获得突破,三元正极材料的市场需求或将面临替代风险。

而招股说明书中,公司还提到三元正极材料行业将可能出现结构性产能过剩情形。

分享到:

关键字:锂电池,长远锂科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