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201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0亿元,同比增长56.1%;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8103.2万元,同比增长13.35%;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12.8亿元,同比增长4.6%;基本每股收益0.33元。公司拟每10股派发0.50元(含税)现金股利。
2014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2亿元,同比增长87.5%;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513.7万元,同比增长9.35%;基本每股收益0.06元。利润不分配。
点评:
1、公司是消费电子产品锂离子电池模组重要供应商。公司产品主要包括手机数码类锂离子电池、笔记本用锂离子电池和动力锂离子电池。其中,手机移动电池是传统优势产品,动力锂电池是未来战略发展方向之一。公司直接和间接客户包括小米、中兴、华为、联想、OPPO等知名厂商。
2、净利增速不及营收。公司2013年度和2014年一季度营业收入增幅远高于净利润增速,营收大幅增加主要系加强市场和客户开拓,提高了联想、华为、小米、中兴、魅族、步步高、OPPO、金立等客户的订单份额,同时积极进行新客户和新市场及国际化客户的开拓。此外,公司还进入了精英、神舟电脑等笔记本,沪龙、耀马等电动自行车,东城等电动工具行业客户的供应链体系。三类主要产品订单和销量的增长为公司营收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分产品来看,手机数码类、笔记本电脑类和动力类锂离子电池模组销售增长分别达到95.4%、19.6%和145.5%。
利润增速低于营收增速主要系锂离子电池模组因产品售价下降、人工成本上涨,导致毛利水平整体下降。2013年公司综合毛利率为14.7%,较上年的17.15%下降了2.45个百分点;2014年一季度毛利率为12.76%,较上年同期下降了2.35个百分点。从近几年数据来看,综合毛利率从2010年的20.17%逐年下滑,2011、2012分别为20.04%和17.15。产品价格下降主要系市场竞争激烈,手机数码、笔记本电脑等终端品牌厂商之间价格竞争非常激烈,必然会导致品牌商对零组件供应商施压降价,公司在提高客户订单和取得新客户的同时,不得不为此做出价格让步。考虑到公司在报告期内处于市场拓展过程,生产流程控制方面并未达到最优,预计未来随着公司技术提升、成本控制等措施的实施,生产成本和费用等将逐步降低、毛盈利水平逐步上升。
3、动力和储能电池未来增长弹性大。公司已经完成电动汽车电池及BMS阶段性研发、目前已经进入与客户合作样品阶段;光伏储能产品也已经完成部分研发,正在与其他公司合作完成多个国家项目。随着电动汽车技术的日益进步及储能市场的发展,未来锂电方案的相关应用市场广阔。2014年,公司将在发展壮大现有锂离子电池产业链的基础上,通过内部培育投资、产业园区孵化、资本运作等多种途径,向电动自行车、储能、汽车产业链进行延伸和拓展。
4、盈利预测及评级。预计公司2014-2016年净利润增速分别为52.1%、67.7%和44.2%,EPS分别为0.50、0.85和1.22元,上一交易日收盘股价对应PE分别为48、29和20倍;目前公司相对估值稍有偏高,但是看好公司长远发展,给予公司“增持”评级。
5、风险提示:1)智能手机出货量增速放缓导致电源产品需求减缓;2)动力类和储能类锂离子电池市场需求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