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项目管理>电站事故及应急消防管理 返回

微电网作用不“微” 储能系统不怕气候干扰

作者: 来源:综合报道 发布时间:2012-06-18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位于浙江温州平阳县的南麂岛是“我国十大最美海岛”之一。因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绿色的环境,南麂岛被选为“国家863计划微电网项目”试点。未来,岛上那些美丽的自然资源都将成为当地电力来源,实现光能、风能、海洋能的综合利用。目前,项目已正式开工,预计2013年年底全部投入使用。近日,本报记者踏上这座美丽的海岛,探寻小岛的未来之梦。
被称为“贝藻王国”的南麂岛,因其独特的环境优势和地理位置被选为国家863计划微电网项目试点,这里即将因微电网系统的建立而被赋予新的内涵。
 
    一座海岛与微电网的相遇
 
    6月7日上午10点半,温州南麂岛码头,一艘客轮摇晃着船身缓缓靠岸。赵波随着熙熙攘攘的人群走出客舱,深吸了一口带着海水味的空气,又回头看了一眼远处的海浪,快步登上了岸。
 
    “以前经常晕船,现在,这点风浪对我已经没什么影响了。”赵波对记者说。
 
    作为浙江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分布式电源和微网技术研究实验室的技术人员,这已经是赵波第五次来到南麂岛。
 
    早在2010年10月,他和几位同事第一次踏上南麂岛,考察研究在岛上建设微电网的可行性。
 
    “当时,我们正在舟山东福山岛建设风光柴海水淡化综合微网工程,考虑到微电网对海岛供电的优势,专家组决定探索在其他海岛上加以推广,环境优美的南麂岛成为我们的首选。”谈起与南麂岛的“结缘”,赵波记忆犹新。
 
    第一次登岛考察,南麂岛的生态特色就给赵波留下深刻印象。这里碧波荡漾,海鸟成群,渔民驾着小船查看养殖场,一群群游客徜徉在成荫的绿林中。
 
    人称“贝藻王国”的南麂岛由52个岛屿组成,我国30%的贝类,四分之一的藻类都能在这里找到。1990年9月,南麂岛被列为我国首批五个国家级海洋类型自然保护区之一,1998年12月又成为我国目前唯一纳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的海洋类型自然保护区。
 
    入选国家863计划
 
    南麂岛,这座美丽如画的海岛,即将因微电网系统的建立而被赋予新的内涵。
 
    2010年,国家863计划先进能源技术领域“智能电网关键技术研发(一期)”重大项目启动立项工作。在经历了多次登岛考察之后,浙江省电力公司申报了国家863计划项目“含分布式电源的微电网关键技术研发”课题。2012年1月,课题获得正式立项,成为“十二五”期间第一批智能电网项目的重点课题。
 
    课题将南麂岛离网型微网示范工程建设作为重要内容,为了探寻一个基于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海岛能源供给方案,浙江省电力公司电力试验研究院与平阳电力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将根据海岛的自然条件,在岛上建立风能、太阳能、海洋能、柴油发电和蓄电池储能的风光柴储“分布式发电”综合系统。这一系统与海岛电网输配电系统集成为一个以新能源为主的微电网系统,从而解决南麂岛的供电问题,满足建设生态海岛、环保海岛的需要。目前,示范工程已开工建设,计划于2013年年底投入使用。
 
    柴油发电已经成为岛上主要污染源之一,而且难以满足岛上日渐兴起的旅游业发展,南麂岛这座美丽海岛的电力供应正期待着“华美转身”。
 
    4台柴油发电机成岛上污染源
 
    一直以来,由于远离大陆,大陆的电无法送到南麂岛上。虽然南麂岛只有2000左右人口,却有着自己的独立电网。
 
    谈起南麂岛的“用电史”,岛上村民打开了话匣子。1999年10月1日以前,南麂岛柴油机组供电非常有限,不仅限时供电,而且电压也非常低,仅能勉强维持照明,一天只有三四个小时有电,居民生产、生活非常不便。1999年10月1日,南麂岛终于实现了几代人盼望已久的夙愿——24小时正常供电。
 
    然而,岛上的居民用电和商业用电仅依靠一个10千伏的独立小电网——南麂柴油发电站。发电站目前有4台柴油发电机组,24小时轮流工作。由于仅有4台柴油发电机,能源结构单一,发电效率低,经常会因供电不稳定造成电灯、电视忽明忽暗。
 
    不仅如此,由于岛上以柴油机发电为主,遇上台风,柴油运不上岛,只好停电;加上柴油发电机屡屡出现故障,有时还会出现部分渔民无电可用。柴油发电机持续的轰隆响声、不断冒出的黑烟,也与美丽海岛的形象极不相符。
 
    6月12日下午,站在南麂岛柴油发电站门口,平阳电力公司发展基建部工程师刘光涨指着周围熏得黑黑的山脉说,柴油发电机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粉尘,已成为南麂岛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可以想象,为了满足居民不断增长的用电需求,将持续增加柴油发电容量,对海岛的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不符合建设绿色电网的要求。
 
    刘光涨算了一笔账:柴油发电的条件下,每一千瓦时电释放出来的二氧化碳含量是0.997千克,南麂岛一年用电量约400万千瓦时,一年产生的二氧化碳量是3988吨,这是一笔巨大的“污染账单”。
 
    旅游业兴起岛上遭遇用电瓶颈
 
    都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南麂岛的渔民,大多是靠海吃海的,他们的收入来源多为大海天然馈赠的各式海鲜和利用海水种植的海产品。而随着南麂岛美名远扬,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这给一直从事渔业的渔民带来了新的商机——旅游接待。
 
    由于岛上所有的电力来源全依靠柴油发电机,随着岛内渔业和旅游业的发展,用电需求越来越无法得到满足,每年夏天宾馆里都不能开空调,令游客苦不堪言。
 
    老杜是当地土生土长的渔民,家中有20多间客房,在旅游旺季时生意非常火爆,但是因为用电受限,经常听到客人的抱怨,老杜也是无能为力,“谁叫南麂岛缺电呢!”
 
    火昆澳村72岁的老渔民阮文翠临海而居,他曾经历过南麂岛从无电到有电的日子。1958年,19岁的阮文翠来到南麂岛驻军,4年后,阮文翠退伍回老家。但留恋南麂岛的他没过多久又回到了这里,成为这里的第一代渔民。如今他膝下有3个儿子,5个孙子,以岛上捕鱼为生。新兴的旅游业让他们在捕鱼之余有了副业,平时就在海边卖卖水果、饮料及新鲜的海螺。
 
    阮老伯说,“前几天路过驻岛部队旁边,看到岛上要建设微电网工程,我也不懂这些专业名词,但听现场的工作人员说,以后海风和太阳都能转换成电,岛上再也不会缺电了。我心里终于有盼头了,以后儿子和孙子用电再也不用发愁了。”
 
    通过在海岛建立多种能源互补的微电网,就地取材、就地消化,未来南麂岛将成为国内标志性的绿色能源综合利用智能岛屿。
 
   “南麂岛上人口较多,而岛上的供电主要依靠柴油机发电,因而容量有限、可靠性不高,用户使用空调等电器还需要经过特别批准,严重限制了南麂岛旅游业发展。另外,柴油发电对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也存在很大影响。”在赵波看来,在这样的岛屿上,建设含分布式电源的微电网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可以有效利用岛上丰富的风、光和海洋能等清洁能源。
 
    5月19日,南麂岛微网示范工程正式动工,这里即将告别依靠柴油发电的历史。
 
    温州电力局总工程师陈荣柱介绍,南麂岛微网示范工程总投资1.5亿元,主要在岛上建设1000千瓦的风力发电系统、545千瓦的光伏发电系统、30千瓦的海流能发电系统以及储能系统,保留柴油发电系统,结合电动汽车充换电站、智能电表、用户交互等先进的智能电网技术,满足建设生态海岛、环保海岛的需要。
 
    目前,整个项目正有条不紊地开展。微网示范工程的风机、光伏电池选址、储能系统、电源系统接入等工作已经完成可研性方案评审,南麂岛微网控制综合大楼已经开工,完成了100千瓦光伏电板安装,基本完成了测风塔数据采集。
 
   “经过勘探,10台风机将布置在南麂岛东侧的山脊上,光伏电板则安置南麂办事处办公房顶,海洋能目前还处于实验阶段。”陈荣柱说,海洋能发电机其实和风车很像,叶片稍微小点,装在海底,靠海水流动带动风车转动。
 
    “在海岛建立多种能源互补的微电网,就地取材、就地消化,海岛的供电问题就可迎刃而解,未来新能源发电将成为岛上供电的主力军。岛上居民将可以使用大功率电器,宾馆使用空调也将不再受限。”陈荣柱说,不久的将来,南麂岛将成为国内标志性的绿色能源综合利用智能岛屿。
 
    储能系统不怕气候干扰
 
    风、光等清洁能源具有间歇性,应用微电网后,不刮风、没太阳的日子,岛内用电怎么办?
 
    微电网工程也有了考虑,首先岛上仍然留有柴油发电机备用,更重要的是,岛上将安装先进的储能系统。储能系统中的蓄电池可以储存1000千瓦电能,发电高峰时储电,电力供应不足时可以稳定供电。而今后岛上的所有汽车也将成为储能系统的一部分。
 
    5月19日,南麂岛充换电站建设同时启动。目前南麂岛上共有近30多辆汽车,基本是政府用车和公交车。今后,计划将岛上所有汽车更换为电动汽车,打造“开车不用油”的岛屿。
 
“每辆电动汽车将安装4组蓄电池,可以续航80千米左右,差不多可以在岛上转三四圈。汽车没电了,司机可以去充换电站换电池,整个过程只要五六分钟,比汽车加油还方便。”平阳电力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工程赢得了当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和肯定。为了推进南麂岛微网项目,在项目规划编制、项目核准、施工等阶段,南麂列岛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均给予大力配合。
 
    南麂列岛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方明晓更是对该工程给出了极高评价:“在这样一个享誉全国的旅游海岛上采用智能电网技术解决用电难题,解决了柴油发电带来的污染问题,不仅体现出供电企业的社会责任,也是对我国节能减排事业的促进,未来将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
 
分享到:

关键字:微电网 作用 储能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