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项目管理>电站事故及应急消防管理 返回

“能源独立”不会使美撤出中东

作者: 来源:中国能源报 发布时间:2012-06-20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近年来美国页岩气发展如燎原之势,2009年美国取代俄罗斯成为天然气第一生产大国;去年美国时隔60年成为石油产品净出口国,关于美国能源独立的讨论遂成焦点。现在学术界有一种观点,认为既然美国能源独立很可能意味着美国对中东地区的油气出口依赖进一步降低,从而导致中东在美国战略中重要性的降低。去年底美国从伊拉克撤军被看作是与美国能源独立大势高度相关。

  不过,“独立”这个表述并不贴切。进口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是美国满足国内需求的必要选项,只不过是来源地所占的比重有变化。此外,油气的开采、加工、贸易是全球经济往来的重要载体,美国从中东的油气进口下降的同时,继续(甚至加大)参与中东油气生产的力度,与美国的整体能源经济和安全利益是一致的。用“能源自主”——美国在全球油气供需变化中发挥自如程度的提高来表述引起讨论的现象,能更准确地描述现实和未来趋势。

  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卷入,仅取决于化石能源这一种要素么?其实不然。

  历史上,美国在中东的卷入程度主要受三大因素影响:一是油气,二是宗教,三是军事设施的利用。这三个因素相互交织,又各具结构性。若将美国在中东的战略存在理解成仅仅“为石油而战”,则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宗教因素是指支持和维持中东各国政权中的世俗力量不被激进的伊斯兰力量所取代,在犹太教与伊斯兰教之间出现矛盾时,坚定地站在犹太教这一边,同时兼有保护并扩大中东地区基督教力量的努力。美国因为宗教因素而卷入中东事务,由来已久,这在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中也做了归纳。

  军事设施因素是指美国在中东部署军事力量,一方面是维持在当地的军事威慑力,另一方面将中东作为向地区外投放军事力量的基地,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冷战期间,美国与前苏联对抗,冷战后攻打、占领阿富汗,没有在中东的军事存在,是不可能完成的。现代武器也受到作战半径限制,开战在即才从美国本土推出武器装备、组织地面部队,是临时抱佛脚。美国军方为准备未来可能的中东地区之外战事而部署基地的做法,需要纳入我们观察的视野。

  由此看来,未来美国在中东的存在,上述三个因素都将继续起作用。军事力量是这三个要素中必不可少的选项。尽管美军在中东的存在会有所调整,但减弱卷入中东局势变化的可能是不存在的。中东地区不存在美国留下的“真空”由谁去填补的问题。

  现在世界的焦点似乎定格在美国撤出中东、“重返亚太”的战略上。对于美国的“重返”,我认为学者和媒体有点把对方的试探当真了。中国需要的是一个顶层设计,来统筹中国的外交战略。这个顶层设计是:不论美国与其盟友们如何鼓噪,我们坚决不犯冷战期间前苏联选择与美国全面对抗的错误。美国调整其军事部署、与一些亚洲国家搞军事演习;我国则坚定地两条腿走路:一是与包括美国在内的所有亚太国家加深经济交往、人员往来等非军事层面的互联互通,以提高对方选择军事对抗的代价;二是建设足够的自我保护的国防力量,但坚决不走军事竞赛的道路,不搞军事结盟外交。切记,我国不能因为亚太情势的变化而把自己先拖垮。

  另外,美国“重返亚太”也不是板上钉钉的事。美国的军费由三个1/3构成,一是人员工资和福利,包括退伍人员;二是武器研发与维护;三是基地运营。美国要想通过稳定(甚至削减)军费开支增长而实现控制财政赤字上升的目标,只有一个选项,那就是控制海外基地的运营费用。这是因为人员费用不可减,它事关各级政客选票、就业状况;武器的研发和维护也不可减,那将不利于保持美军在武器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鉴于此,美国与澳大利亚、新加坡、菲律宾等谈驻军或加强军事交流,都有一个前提:经费分担。那么,接受美国军事力量存在的国家(地区)会否对美国的要求照单全收呢?不尽然。因为这将涉及到这些国家的财政资源配置以及国内政治力量的互动等因素。也就是说,尽管美国在“重返亚太”,但是未来发展却是动态的。

  那么美国的能源自主程度提高,对于中国等高度依赖中东供应来源、关注全球能源安全的国家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在国际能源与安全关联领域,美国最担心中国未来的石油进口全面实现用人民币结算。美国国际战略研究界出现过所谓“利雅得—北京战略轴心”的说法,其核心顾虑就是:当沙特和中国的关系密切到双方同意用人民币结算油气贸易的程度,那将是对美元国际货币地位的致命性打击。

  中国与中东的石油合作尚不具结构性,一个原因在于中国不愿开放下游市场。中国有广大的消费市场,可以考虑让一部分给中东产油国,以换取他们的稳定供应。美国允许委内瑞拉在美国境内建设石油储备、炼化、销售一条龙服务,以此来锁定委内瑞拉的石油供应。这是一个很好的启发。

  此外,中美之间可以开展能源商品贸易合作。在这一点上,中国需要更主动一些。怎样进口美国生产的能源是一个很复杂的话题,因为它首先涉及美方的战略意愿。但是从大的外交战略来看,在美国自身化石能源供应保障提高的情形下,中国利用美国能源的美方物质基础是存在的。我们也应看到美国能源政策中的市场机制以及商业利益游说美方调整战略思维的力量。

  如果中美之间在煤炭、天然气、石油等战略性商品贸易领域的相互依存能够提高,这将有利于实现中美两个大国走出全面战略竞争的历史宿命的愿景。

  (作者为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分享到:

关键字:能源 独立 不会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