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际新闻 返回

海外巨头“杀入”磷酸铁锂电池赛道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电池联盟 发布时间:2021-10-10 浏览:

从全球范围来看,中国企业一直在磷酸铁锂电池技术方面占据着主导地位,宁德时代、亿纬锂能、蜂巢能源、中航锂电等电池企业都在扩大磷酸铁锂电池的产能和投资。而主力车型磷酸铁锂版本的相继推出,带动了磷酸铁锂电池需求及产销量的大幅增长。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8月,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12.6GWh,其中磷酸铁锂电池共计装车7.2GWh,同比上升361.8%。1-8月,全国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累计35.2GWh,占总装车量46.2%,同比累计上升338.6%。

这是磷酸铁锂电池装机量连续第二个月超越三元电池:2021年7月,磷酸铁锂电池装机量年内首度超越三元锂电池,达到5.8GWh,同比上涨235.5%。

今年8月,我国磷酸铁锂电池产量11.1GWh,占总产量56.9%,同比增长268.2%。

看中了磷酸铁锂电池巨大的发展潜力,SKI、LG新能源等海外巨头也加入该领域的争夺战。

10月5日,据外媒报道,SKI CEO表示,“我们正在考虑开发磷酸铁锂电池。尽管其容量密度较低,但是在成本和热稳定性方面有优势。”

据悉,SKI近日召开理事会,审议批准成立“SK on”和“SK earthon”两家子公司,深耕电池和石油勘探开发业务。SK on表示,将争取十年内跃升成为全球第一大电池公司,计划将年产能从40GWh到2023年提升至85GWh、2025年220GWh,到2030年超过500GWh。同时,SK on日前还宣布与福特共同出资114亿美元在美新建三条规模总计129吉瓦时的电池生产线。

9月初,有消息称,LG新能源已于去年年底在韩国大田实验室开始研发磷酸铁锂电池技术,最快有望在明年建设一条试验生产线。LG化学也将参与LG新能源的磷酸铁锂电池业务。外媒预测LG化学可能会与其中国合作伙伴成立一家合资公司,为LG供应生产磷酸铁锂电池所需的原材料。

在今年3月举办的大众汽车“动力日”(PowerDay)上,大众汽车宣布,大众计划在其入门级车型上普遍使用磷酸铁锂电池,以使电池成本较目前下降约50%。据悉,大众计划在2023年开始量产搭载磷酸铁锂的入门级车型。

据外媒Apple Insider报道,出于安全性考虑,苹果正在考虑为2024年量产的Apple Car配备磷酸铁锂电池而不是锂离子电池。

现代汽车今年上半年已着手研发搭载磷酸铁锂电池的电动汽车,并将在中国以外的地区推出。目前,现代汽车仅在中国生产销售磷酸铁锂电池汽车,而其他地区所售车辆均采用三元电池。

特斯拉CEO马斯克也偏爱磷酸铁锂电池。其曾在社交平台表示:自己更喜欢磷酸铁锂电池,因为可以充电到100%,而三元锂电池只建议到90%。

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电池之所以越来越受欢迎,和其巨大的成本优势有着直接关系。据华安证券推算,磷酸铁锂的使用成本约为0.08元/Wh,相比三元锂电池可以节省0.15元至0.21元/Wh,对应降低成本65%至72%;在现行补贴政策下,带电量55kWh、续航405公里的三元锂电池替换为磷酸铁锂电池,成本可下降4600元至5600元。

此外,磷酸铁锂电池还具有安全、能量密度大、循环寿命长、自放电率小、无记忆效应等优点。

华创证券分析师彭广春预计,2025年全球磷酸铁锂需求217万吨,对应市场空间超830亿元。据统计,2022年底国内磷酸铁锂名义产能将达89.7万吨,同比增加87%。

虽然磷酸铁锂电池在市场上的比例正在逐渐增大,但是,业内普遍观点认为,在固态电池、氢燃料电池等电池技术成熟之前,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电池还将长期共存下去,互为补充。为了满足高续航里程需求,三元电池会广泛地应用到高端电动车上;磷酸铁锂电池则会更多的在中高端以下的车型使用。

总之,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低成本、高安全性的电动汽车电池将是未来趋势。其他海外电池巨头,如松下、三星SDI等也有布局磷酸铁锂电池的可能性。

分享到:

关键字:磷酸铁锂电池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