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项目管理>电站事故及应急消防管理 返回

解读:电力改革的日本模式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新浪财经 发布时间:2014-04-22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电力改革是一项世界性难题,电力行业几乎在任何国家都是“庞然大物”,只是中国尤甚,在绝对垄断之下已经大到富可敌国。中国式改革曾经或正在面临的逻辑往往是“必须改是共识,但怎么改无共识”,电力行业也不例外,分拆、横切、纵切、电量现货交易、电量期货交易、电力库等新鲜词透露出来的信息是:中国电力怎么改尚无共识。

可以说,世界上至今还不存在完美的电力改革,曾经被热赞的日本、欧洲改革模式,在后期实际运作来看,也出现了种种问题。比如日本的地域性发送配售垂直一体化体制,曾被视为是“垄断”与“市场化”的完美结合,但在2011年“311大地震”之后,被证明这一模式在应对特大紧急意外时存在缺陷。

这自然激发了日本国内酝酿新一轮电力改革,预计这一计划最迟将在2015年左右展开,耗时约5年,这将是日本自1950年代以来对电力行业最大范围的重组。这一轮改革的长期走向是自由化和市场化,中期目标是实现“发送电分离”,日本内阁近期已同意将实施发电与输配电领域分离,并开放民用电力的市场竞争。

所谓“改革必须结合国情”“鞋子必须合脚”,日本的电力改革模式恐怕无法照搬到中国,但改革手法往往存在相通之处,日本在改革过程中坚持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就着实值得借鉴。

所谓“定性”,也就是定义改革的性质,电力改革是坚持国有还是私有,坚持政府控制还是走市场化道路,这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这一问题不解决,电力改革就将停留在“治标不治本”的阶段。

毫无疑问,日本的电力改革是以自由化和市场化为目标。在电力行业内部引入民间竞争的改革,长期都受到拥有巨大政治影响力的电力巨头阻挠,但福岛核电站事故令电力巨头的游说能力大为削弱,在定价问题上也面临极大压力。

同时,由于能源资源匮乏,日本政府对待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态度也非常谨慎,即在保证有稳定投资和可靠电力供应的前提下进行改革。每次实行电力市场化改革之前都会对“电力法”进行修改,随后才实行相关改革。在售电侧市场放开过程中,日本于1999和2003年两次修改电力法,于2000和2004年才开始实施相关的改革内容,确保了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权威性、合法性。这显然符合日本资源依赖进口、九大区域电网之间不存在资源优化配置的特点。

 

分享到:

关键字:新浪财经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