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冀北电力着力开展技术攻关,充分依托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围绕风光储设备状态评估及智能运维技术、风光储并网性能优化技术等方面加大攻关力度,在虚拟同步机、大规模新能源并网、储能电池梯次利用等多个技术方向实现突破。
9月11日12时57分,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网冀北电力”)圆满完成中海油曹妃甸油田群岸电改造示范项目启动调试任务,标志着该工程正式具备投产条件。该工程投运后将实现以陆地清洁电能替代海上燃油机组供电,秦皇岛和曹妃甸油田群全部接入达产后,在用电高峰年预计每年可节约能源约6.47万吨标准煤,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7万吨。
碳达峰、碳中和“3060目标”提出后,国网冀北电力“降碳行动”的脚步不停,充分发挥电网企业资源优势,千方百计提升新能源利用率,多措并举推进能效服务,携手上下游营造绿色供应新生态,以“绿”为底绘就京畿低碳新画卷。
// 千方百计提升新能源利用率 //
今年6月19日11时47分,冀北电网新能源发电电力达1266万千瓦,创下新高。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手段之一就是在能源供给侧构建多元化清洁能源供应体系。冀北地区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发展新能源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有利的资源禀赋,服务新能源发展也成为国网冀北电力推动碳达峰、碳中和落地的有力举措。
2020年11月27日,国网冀北电力施工人员在 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二期)4.5兆瓦风机 吊装现场开展施工作业。摄影 / 李峥
2020年,国网冀北电力全年并网新能源项目64个,装机容量达694.8万千瓦。“受疫情、供货等因素影响,2020年大部分新能源发电项目建设进度滞后。50个新能源项目集中在12月并网,项目数量大大超出我们并网办理的极限承载能力。”冀北电力调控中心负责人樊小伟说。
面对这一挑战,国网冀北电力成立新能源并网工作领导小组,省、地两级调度及现场人员昼夜不间断开展并网业务办理,同时依托“新能源云”平台加快“一站式”接网业务线上办理,全面梳理各类新能源场站电价政策等,如期完成了这一任务。
截至2020年年底,冀北电网新能源装机容量达到2832万千瓦,占统调装机比例达64.5%。2020年,冀北电网新能源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24.8%,新能源利用率连续8年提升,达到96.9%。
为了让新能源和电网友好相处,国网冀北电力着力开展技术攻关,充分依托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围绕风光储设备状态评估及智能运维技术、风光储并网性能优化技术等方面加大攻关力度,在虚拟同步机、大规模新能源并网、储能电池梯次利用等多个技术方面实现突破。
8月30日,国内外首个以高比例新能源为主体的系统级涉网性能试验在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成功完成。试验中,国网冀北电力积极对位“双高”“双新”绿色智慧电网建设发展需要,充分利用工程资源优势,完成了涵盖光伏、风机、储能等新能源对电网适应能力的真实涉网测试,为新能源设备集群运行交互特性及系统稳定性研究提供了真实工况下的试验可能,对于支撑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意义重大。
在强化技术攻关的同时,国网冀北电力持续加大电力外送通道建设力度,让新能源发挥作用。截至2020年年底,国网冀北电力在张家口累计建成8个500千伏新能源汇集站、8个220千伏汇集站、47项220千伏及以上新能源接网工程,建成并投运张北可再生能源柔性直流电网试验示范工程、张北—雄安特高压交流工程和世界首个使用柔性变电站组建枢纽的交直流配电网,让新能源发电在京畿大地畅行无阻。
今年,国网冀北电力正加快建设坚强受端电网,推动电网和常规能源、新能源、负荷资源及储能协调发展,加快一批大容量新能源外送通道建设,全力满足新能源大规模送出需求,助力新能源成为能源供应主体。
// 多措并举推进能效服务 //
渤海秦皇岛32-6和曹妃甸11-1油田群岸电改造示范项目是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和中国海洋油集团有限公司携手推动的绿色能源典型项目,是我国将岸电供应延至海上油田作业平台的尝试。
此前,我国海上油田作业平台一直采用燃烧伴生天然气和原油发电,能耗约为岸电的2~3倍,且燃料燃烧产生大量氮氧化合物和二氧化碳。渤海油田岸电示范项目投产后将彻底改变以往海上油田“自发电模式”供电成本较高、供电可靠性低、发电机组维修成本高的现状。
在渤海油田岸电示范项目建设过程中,国网冀北电力主要负责项目陆上部分供电系统的设计、建设及后期运行维护一揽子综合能源服务。中海油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负责海底电缆敷设和海上油田作业部分。国网冀北电力组建了跨部门、跨专业的能效服务柔性专家团队,为中海油集团提供设备安全管理、电力设备运维检修和诊断治理等技术支持。
2021年以来,国网冀北电力以服务客户能效提升为目标,相继实施渤海油田岸电、鑫乐汇商业综合体等“供电+能效服务”项目,因地制宜发掘能效提升潜力,引导客户降低用能成本,助力企业清洁低碳发展。
7月19日,鑫乐汇商业综合体负责人孟樊国手中拿着中央空调分析报告边看边说:“节电量高达19%,简直不敢相信。”
鑫乐汇商业综合体项目位于河北省廊坊市三河县燕郊开发区,商业综合体面积约为5.3万平方米,由2台中央空调供冷。国网廊坊供电公司对鑫乐汇商业综合体开展能耗分析,发现中央空调系统存在“大马拉小车”、设备管理成本较高等问题。在国网廊坊供电公司介绍能效服务相关情况后,客户选定国网(北京)综合能源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为项目进行节能改造。
5月30日,鑫乐汇商业综合体项目完成节能改造。改造后,中央空调系统采用人工智能管控系统,能提供优化运行控制建议或直接进行优化控制,将中央空调由手动控制升级为自动智能控制,提高设备运行效率,降低能耗,预计年减少能耗10%~20%。
为了满足重化工企业的节能降耗需求,国网冀北电力还大力推广“网上国网”App能效账单,分析企业变压器设备运行情况和企业用电情况等,为10千伏及以上企业客户提供用电峰谷分析、力调分析、负载分析、变损分析等服务。
能效账单通过建立不同企业类型的差异化分析模型,从负载、力调等维度为各类企业提供能效评价、电量电费构成分析等服务,并将企业用能评价分为一般(红码)、良好(黄码)、优秀(绿码)三个等级,为客户解读账单,助力企业清洁、高效、经济用能。
今年1月底,能效账单全网上线后,国网冀北电力按照国家有限电网公司要求开展“网上国网”能效账单优化工作,并试点开展能效账单推广,聚焦客户用能优化,进行在线电能分析及能效诊断,提供节能咨询,帮助企业用电更经济,持续优化电力营商环境。
// 携手上下游营造绿色供应新生态 //
8月18日,国网冀北电力2021年第一次配电网物资协议库存招标采购公告发布。在此次招标采购中,该公司强化绿色采购,将不具有环保信用评价、安全环境健康管理体系认证作为否决项,要求参加投标的企业必须具有环保信用评价体系认证。这为国网冀北电力推进绿色供应链建设开创了新局面。
今年以来,为进一步营造绿色低碳发展的良好氛围,国网冀北电力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供应链业务全过程,不断提升绿色产品占比,强化供应链绿色运营,倡导上下游企业携手打造绿色供应新生态,全力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落地。
建立健全完整的评价体系是衡量绿色供应链运营质效的重要基础。国网冀北电力在供应链管理体系中增加绿色评价要素,构建形成“稳定畅通、敏捷响应、质量保障、资源利用、持续发展”五个维度33项指标。在开展评价过程中,国网冀北电力重点加强绿色供应链运营质效的动态评价,监控供应链运营状态与运行情况,通过发布运营简报、指标看板等实现供应链运营可视化管理,做到发现改进短板、强化锻造长板,筑牢绿色供应链运营基础。
相比于传统供应链,绿色供应链的价值还体现在减少资源消耗上。为此,国网冀北电力深化现代智慧供应链迭代更新和贯通应用,以“互联网+”迭代更新传统物资管理模式来降低能源资源消耗,提升供应链绿色运营水平。该公司建成“五E一平台一门户”(五E即电子商务平台、企业资源管理系统、电工装备智慧物联平台、电力物流服务平台和掌上应用“e物资”;一平台即供应链运营平台;一门户即“e链国网”一站式服务门户),推动智慧场景在省市县公司落地,实现供应链业务三级贯通、纵向到底;建成“1+5+9”省市县三级供应链运营中心,实现新一代电子商务平台单轨制运行、电力物流服务平台线上管控重点物资运输。
依托“大云物移智链”等新技术的应用,国网冀北电力供应链绿色运营成效初显。今年截至目前,该公司累计云采购标包1129个,云签约供应商电子合同9520笔,云结算款项14331笔,办理保证保险3648份。
实现绿色供应链良性运转,还需要上下游企业群策群力。6月28日,为进一步带动电工装备等制造产业协同推进绿色供应链构建,国网冀北电力发布《绿色供应链倡议书》,在绿色采购、绿色选型、绿色包装等8个方面发起倡议,得到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特变电工、许继集团等多家企业的关注与支持。在今年第四次集中招标采购中,国网冀北电力开展主要电网设备绿色选型梳理研究、典型电网设备碳足迹量化计算等工作,为供应链绿色设备选型提供技术支撑。
为进一步减少碳排放,国网冀北电力还积极开展物资仓储绿色升级,实现了仓库的选址合理、节能、节水、节材,有效解决资源、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提高物流效率。国网冀北电力两座物资库获评“中国绿色仓库”,建成废旧蓄电池库两座,遴选专业回收商集中处置废旧蓄电池9.7吨,为推动生态共建、绿色发展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