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2025改版停用栏目>双碳与新型能源系统 返回

我国将建立健全“双碳”标准 实施标准化提升工程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证券日报 发布时间:2021-10-28 浏览:

本报记者 包兴安

标准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完善绿色发展标准化保障是关键一环。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简称《纲要》)提出,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

无锡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吴琦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随着“双碳”目标明确,相关政策措施陆续制定出台,但对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来说如何才算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对于社会公众来说,如何更好地参与减排行动?这亟待建立健全量化和评估的统一标准作为统计、考核和评价的依据。

《纲要》提出,加快节能标准更新升级,抓紧修订一批能耗限额、产品设备能效强制性国家标准,提升重点产品能耗限额要求,扩大能耗限额标准覆盖范围,完善能源核算、检测认证、评估、审计等配套标准。加快完善地区、行业、企业、产品等碳排放核查核算标准。制定重点行业和产品温室气体排放标准,完善低碳产品标准标识制度。完善可再生能源标准,研究制定生态碳汇、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标准。实施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提升工程。

近日,天津市也出台了《天津市碳达峰碳中和促进条例》,自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这是全国首部以促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立法主旨的省级地方性法规,明确了管理体制、基本制度和绿色转型、降碳增汇的政策措施,以法治力量引导全社会绿色低碳生产、生活。

此外,全国第一个省级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广州成立,将成为“双碳”标准的“加工厂”和标准化活动的“连接器”。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通过区分不同类别、不同行业碳达峰、碳中和难易程度进行因行业施策的精细化管理,有利于全面提升我国产业碳达峰、碳中和的标准化水平,有利于利用目标管理手段筑牢碳达峰、碳中和的行业基础。

“双碳标准将提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统一方法和原则,支持地方政府和行业企业更全面准确制定双碳计划、战略和方案。目前,国际上已有ISO 14064标准、PAS 2060标准和INTE B5标准三个碳中和标准,需要立足我国国情,在国际标准基础上建立中国特色的双碳标准体系。”吴琦表示。

对此,吴琦建议,一是积极参与国际碳中和相关标准制定,承担国际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相关工作,将国内双碳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提高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二是充分考虑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等现实因素,特别是新经济的发展特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有利于促进新经济发展的双碳标准体系;三是可在建立国家双碳标准体系的基础上,有序推进建立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及企业标准;四是强化技术标准战略的宣传和应用,增强社会各界对双碳标准的了解,提高碳减排的标准化意识。

宋向清建议,下一步基于产业发展需要,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通过强化核心基础元器件的创新、先进基础工艺的改进、建立关键基础材料与产业技术基础的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建设,着力对基础性通用类零部件、元器件等进行标准研制和应用推广,着力对产业链供应链等领域的数据库建设进行标准化联合攻关,让我国涉碳基础和前沿领域的标准设计水平引领国际标准,从而优先完整构建适用于全行业安全可靠的碳达峰碳中和通用技术标准。

“同时,建议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设定中强调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通过目标管理提升和优化产业综合竞争力。让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关键技术标准在产业协同、技术协作中发挥纽带和驱动作用,从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标准化与产业链供应链建设的数据化有机衔接,助力重点产业稳链、固链和强链,促进产业链上下游标准的有机兼容和有效衔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宋向清说。

分享到:

关键字:碳达峰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