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双碳目标>电网建设与运行 返回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目标下的新疆电网发展规划

作者:志强等 来源: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发布时间:2021-10-28 浏览:

国网新疆经研院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系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国家电网公司和新疆公司工作部署,聚焦成为新疆公司服务自治区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示范区建设的“智慧大脑”发展定位,全力支撑公司新型电力系统实施方案编制、南疆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规划,积极服务公司打造新型电力系统“先行区”“试验田”,挖掘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新型电力系统示范样板,助力新疆能源电力发展跃上新台阶。

新疆电力发展基础坚实稳固、成效突出

疆内骨干网架进一步完善,电网资源配置能力显著提升。截至2020年底,新疆电网形成内供四环网750千伏主网架格局,750千伏主网架贯通天山南北,向南、向北延伸至和田、阿勒泰地区,实现了750千伏电网全疆全覆盖,220千伏及以下电网覆盖全疆各地市,重点城市形成220千伏环网结构,全部工业园区实现11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供电,形成了以乌昌都市圈为中心、供电范围覆盖全疆各地区的全国最大省级电网,电网资源配置能力、供电保障能力、大电网驾驭能力显著提升。

“疆电外送”工程有序推进,外送电量规模迈上新台阶。2019年,建成投运世界首条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输送距离最远、技术水平最先进的±1100千伏吉泉直流工程,新增输电通道能力1200万千瓦。截至2020年底,形成了“两交两直”的外送四通道新格局,“疆电外送”能力达到1740万千瓦,是2015年的1.9倍。2020年外送电量达到1054亿千瓦时,较2015年增长266%。“疆电外送”的稳步实施,对于推进新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保障全国能源安全可靠供应发挥了重要作用。

疆内电力市场发展持续向好,新能源消纳水平稳步提升。2020年区内最大负荷、用电量分别达到4200万千瓦、3154亿千瓦时,较2015年增长42.9%、46.0%。全疆新能源装机容量达到3561万千瓦,位居全国第4位,较2015年增长60.4%,占电源总装机比重为33%。新能源利用率达到91.1%,较2015年增长21.9%。其中:风电利用率达到89.8%,较2015年增长22.3%;光伏利用率达到95.4%,较2015年增长20.2%。风电、光伏年度利用小时数达到2241小时、1486小时,较2015年增长幅度超30%。

新疆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优势显著、意义重大

新疆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优势得天独厚

新能源资源量大质优。新疆拥有“九大风区”和覆盖全域的太阳能。太阳能、风能资源储量均位居全国第二,新能源资源储量合计全国第一,新疆未利用土地面积广袤,地势平坦,为新能源大规模开发提供了良好条件。光伏技术可开发量为25.46亿千瓦,其中南疆达到20.95亿千瓦,利用小时1500小时以上的光伏可开发量达到5.24亿千瓦;风电技术开发量7.8亿千瓦,其中南疆1608万千瓦。新疆与中东部省份光伏发电普遍存在2个小时左右时间差,时空互补优势明显。南北疆风光资源在昼夜、季节上的互补优势显著。新疆丰富的新能源不仅能够满足疆内自身发展需求,还可为“双碳”背景下全国能源供应提供解决方案。

供电支撑保障能力充沛。由于风能、太阳能发电存在“极热极冷无风”“晚峰无光”等特点和“大装机、小电量”特征,新能源发电仅能满足全年1/6~1/5时间的用电需求。若以储能解决其余时间的用电,需要建设大量长周期的储能设施,鉴于当前储能技术和成本,仅靠“新能源+储能”二元结构难以保障能源电力安全、经济、高效供应,推动“煤电+CCS”清洁高效利用将成为未来一段时期保障能源安全供应的可行选择。新疆拥有“九大煤田”,煤炭预测储量2.19万亿吨,约占全国的40.5%,位居全国首位,其中南疆406亿吨,预测全疆主要煤炭基地可支撑煤电装机1.52亿千瓦。二氧化碳封存潜力巨大,为千亿吨级别,主要分布在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吐哈盆地,与煤炭基地分布基本吻合,为“煤电+CCS”创造了良好条件。

电力系统调节资源丰富。新疆水电技术可开发量2870万千瓦,位居全国第四位。经过初步资源普查新疆可开发抽蓄电站52座,总容量5230万千瓦,根据国家中长期(2021-2035年)抽蓄规划,在新疆规划抽蓄电站30座,总容量3900万千瓦,其中南疆1100万千瓦,北疆2800万千瓦。此外,随着技术成熟和发展,本地光伏制氢、建设燃氢电站优势明显,各类新型储能在疆应用前景广阔,将有力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总的来说,新疆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新能源为主体发展有基础,兜底保障资源开发有条件,支撑调节资源建设有潜力。

打造南疆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意义重大

助力南疆能源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价值。通过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建设,借助新能源产业链长、带动能力强的特点,以能源产业链发展引领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实现延链、补链、强链,打造南疆产业发展新高地,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同时通过促进能源资源开发外送实现创收,支撑经济增长。

促进新型电力系统关键技术创新应用。在南疆率先落地应用新型电力系统各项关键技术,大幅提高新能源并网水平,大规模发展柔性直流输电等先进输电技术落地应用。基于南疆示范区建设,总结形成一套符合国情的新技术体系、管理体系、市场体系和政策体系,可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复制,具有较强的示范效应。

支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尽早实现。落实生态优先、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打造能源供给多元化清洁化低碳化、能源消费高效化减量化电气化的能源清洁转型方案,助力能源安全保障和新能源大规模外送、支撑本地和东中部地区“双碳”目标实现。

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繁荣和谐稳定。基于南疆地区少数民族聚集的特点,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拉动相关产业发展,有助于带动就业,提高当地人均收入,服务民族和谐发展,保障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

为新型电力系统构建提供借鉴。南疆新型电力系统充分利用电化学储能和抽蓄的调节能力,实现新能源最大化开发,通过柔性直流技术,在保障南疆电力供应的同时,实现新能源大规模外送,对中东部和西北地区打造新型电力系统具有典型示范效应。中东部地区示范效应:充分发挥本地资源禀赋,在开发本地新能源的基础上,通过地区之间电力互济,实现本地电力平衡,提高供电可靠性。西北地区示范效应:“新能源+储能+抽蓄”的电源组合替代装机,充分利用储能、抽蓄的调节能力,实现新能源大规模开发,通过柔直实现能源大规模外送。

总的来说,建设南疆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有利于深度服务于我国及南疆地区发展大局,将产生覆盖电力、能源、经济、社会等多个方面的综合效益,对于新疆探索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为中东部及西北地区提供示范借鉴意义重大。

新疆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规划

发展总体思路

围绕新疆资源禀赋,新疆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采取“1225”总体思路(一个目标、两项任务、两个支撑、“五位一体”发展路径),即以促进新疆新能源资源最大化开发和安全高效利用为目标,以“保内供、强外送”为任务,以关键技术突破和政策体制创新为支撑,以“构建新能源为主体,‘煤电+CCS’作保障,抽水蓄能、新型储能和燃氢电站作调节,负荷侧协同互动为辅助,坚强智能电网为平台”的“五位一体”发展路径。

发展实施路径

在电源发展方面,推动新疆新能源集中式基地化开发,打造喀克和、环塔里木盆地南部、吐哈、准东、准北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最大化发展水电,依托CCS技术,推动煤电向清洁低碳发展,向兜底保障性电源转变,着力构建清洁低碳多元供给体系。在系统调节方面,按照近期火电灵活性改造,中期抽蓄和新型储能,远期燃氢电站和新型储能发展模式,技术突破和体制机制创新共同驱动,推动各类调节资源发展,着力构建成本可接受、资源充沛的调节体系。在负荷发展方面,持续拓展电能替代广度深度,充分挖掘工业、建筑、交通等行业替代潜力,提升终端用能电气化水平;推动电制氢、V2G等新型可控负荷发展,引导负荷侧各类资源全面参与需求侧响应,构建可中断、可调节多元负荷资源,实现源随荷动向源荷互动转变。在电网发展方面,按照“加强交流保内供、构建异步电网促外送”模式,加快柔性直流、数字化、智能传感等新技术、新设备应用,建强疆内“保供网”,构建疆内跨多能源基地和跨省区异步柔性“外送网”,推动交直流电网融合发展,推进电网向能源互联网转型升级,打造坚强高效、智能开放的资源优势配置平台。

电网发展规划

“十四五”发展规划:一是持续推进国家“三基地一通道”建设,建成疆电外送特高压直流第三通道,加强新疆电网与西北电网的联系,建成新疆与西北联网交流第三通道,提高跨省互济能力;二是保障准东及东疆综合能源基地开发,建成准东五彩湾北、将军庙,哈密三塘湖北、淖毛湖等750千伏输变电工程,满足负荷中心新能源汇集送出及接纳能力;三是保障南疆经济社会发展与兵团向南发展,补强、完善南疆750千伏主电网网架结构,构建南疆环塔里木盆地750千伏环网结构,新增若羌、且末、民丰、阿拉尔750千伏网架布点,为南疆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建构提供网架基础;四是支持国家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开发建设,扩建三塘湖、烟墩750千伏变电站,同时,为满足正在规划建设的新疆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新增木垒南750千伏输变电工程、哈密南500千伏输变电工程。至“十四五”末,新疆将形成3条特高压外送直流通道,建成以哈密、巴州若羌为起点的750千伏交流外送通道,实现与西北电网三通道联网,形成“三直三交”的外送六通道发展格局,疆电外送能力提升至3300万千瓦;疆内750千伏主网架进一步向北、向南延伸,形成“内供七环网”的750千伏主网架格局,保障新增5100万千瓦装机接入、1980万千瓦新能源负荷供电能力。

“十五五”发展展望:一是围绕准北、吐哈、环塔里木南部新能源基地,开展疆电外送第四、五条特高压直流研究论证,“十五五”期间新增1-2回跨区特高压直流,到2030年外送规模达到5000万千瓦。二是按照北疆支撑南疆,围绕准北、吐哈、环塔里木南部新能源基地,研究开辟南北疆电力互补通道,以有效支撑环塔里木南部特高压直流安全高效运行。三是持续优化、完善750千伏主网架,推进750千伏电网向能源基地延伸,在负荷中心新增布点,规划实施塔额、克拉玛依750千伏工程,研究实施东环网补强工程。

新技术规划探索应用

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集中力量开展新型电力系统重大技术攻关,加快新型电力系统规划、运行和控制、柔性直流、新能源主动支撑、大容量低成本储能等关键技术攻关,推广应用“大云物移智链”、智能传感、数字孪生等数字化技术,持续提升电网智能化、数字化水平。

全力推进试点项目落地。加快推动“煤电+CCS”、多元新型储能组合应用、“新能源+储能+调相机”、规模化V2G、电-氢协同技术、柔性直流组网等试点示范工程建设,做好技术验证储备、商业模式论证和运营经验总结,加快实施南疆源网荷储柔性调度、充放储调一体化综合示范项目,全力推动南疆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积极打造典型示范样板。探索打造“新能源+现代农业+沙漠化治理+生态旅游”综合示范工程、“新能源+新型储能+调相机+网架建设”综合示范工程、“光伏热电联供+电采暖”美好生活综合示范工程、“多直流互济+南北疆电力互济”综合示范工程、大规模新能源多直流孤岛混合送出示范工程、“电-氢转换+多能利用+西能东送”综合示范工程。

本文刊载于《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21年09期,作者赵志强、宋新甫、陈伟伟供职于国网新疆经研院

分享到:

关键字:新型电力系统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