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际新闻 返回

本次能源危机,不会是“清洁能源”时代最后一次

作者:李劳君 来源:中国石化报 发布时间:2021-10-29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全球正在经历清洁能源转型带来的第一次重大能源危机,而这不会是“清洁能源”时代的最后一次能源危机。

在英国天然气和电力市场出现短缺之际,全球油气需求正从疫情中恢复。几十年来,全球一直面临着动荡的能源市场和供应紧张。现在,富裕的经济体正在经历电力系统改革,但没有好方法能储存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电力。

向清洁能源转型旨在使这些系统更具弹性,而不是更脆弱。但实际的转变将需要几十年,在此期间,即使主要产油国大幅改变产出策略,世界也将依赖化石燃料。全球著名能源分析师丹尼尔·耶金表示,“这是一个警示信息,表明能源转型的复杂”。在变革的“阵痛”中,世界能源体系明显变得更脆弱、更易受冲击。

应对波动性的秘诀

以欧洲为例,天然气库存耗尽后,气价和电价飙升,原因是经济反弹带来的需求飙升过快,而供应跟不上。现在,英国和欧洲依赖的是截然不同的能源组合。全球煤炭消费已大幅减少,在许多情况下被更清洁的天然气所取代。但今年全球天然气需求激增,导致供应短缺。与此同时,风电和水电产量也相对较低,这主要是包括挪威在内的一些地区出人意料的缓慢风速和低降雨量所致。

紧张的全球天然气市场引发了欧洲电价的创纪录飙升,而能源转型又放大了这种飙升。

欧洲的痛苦是一种不祥的征兆,预示着全球更多地区可能遭受类似冲击。即使太阳能和风能越来越丰富和廉价,世界上许多地区未来几十年也将依赖天然气和其他化石燃料作为后备能源。然而,投资者和企业对生产更多化石燃料的兴趣正在减弱。

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尼科斯·特萨福斯在最近一份分析报告中写到,化石燃料是应对波动性的秘诀。

能源转型对地球来说是必要的,但任何大型、复杂的系统在经历重大变化时都可能变得更脆弱。

电力需求

彭博新能源财经预测,由于全球逐步淘汰化石燃料,转向以电力为动力的汽车、炉具和供暖系统,电力消耗2050年前预计增加60%。持续的经济和人口增长也将推动电力消费增长。随着全球数字化的普及,这将意味着,当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可靠的电力时,这种脆弱性会加剧。

电力需求激增加上油价波动,意味着未来几十年世界可能陷入动荡。后果可能包括:能源驱动的通货膨胀、加剧收入不平等、迫在眉睫的停电威胁,以及经济和生产的损失。

全球影响

地球上的能源系统是相互关联的,因此,这场能源危机及其溢出效应正在全球范围内发酵。这场能源危机已在各个行业产生连锁反应,阻碍了硅的生产,扰乱了食品供应,搞乱了供应链。

在美国,今年天然气期货价格在寒冷冬季需求高峰到来前已上涨逾一倍。由于美国40%的电力来自燃气发电,气价上涨将不可避免推高电费和取暖费。

虽然一些国家正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但工业仍严重依赖煤炭、天然气和石油等化石燃料。它们也要通过进口更多煤炭和液化天然气(LNG)来稳定局势。这将使其与欧洲直接竞争,有可能导致欧洲大陆燃料短缺,并使能源危机进一步恶化。一场燃料出口争夺战将不可避免,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发展中国家担心其没有竞争优势。

更紧张的燃料供应

由于从bp到壳牌等西方主要石油生产商努力减少碳排放,以及美国页岩油气公司停止扩张脚步,有限的可出口的燃料供应变得越来越紧张。

高盛集团大宗商品研究部全球主管杰夫·柯里指出,化石燃料投资不足是造成能源危机的重要原因。

寻求在新业务中获得巨额回报的投资者,一直将资金投入新能源公司,而非化石燃料公司。其他投资者则在积极抛售煤炭和石油股票,认为在能源转型加速之际,这些股票存在风险。一些化石燃料公司已开始将投资方向转向低碳未来,而不是仅专注于其原来的角色,即发现、开采和输送更多石油和天然气。

柯里表示,“在全球许多地区,风能和太阳能都已过剩”。过去十年,风能和太阳能产量激增。但这两种可再生能源都是出名的易变——有时可用,有时不可用。而且,与天然气或煤炭不同,电力难以大量储存。这是一个棘手问题,因为在电网上,电力供应和需求必须持续、完美地平衡。一旦平衡被打破,就会导致停电。

到目前为止,燃气电厂一直充当风能和太阳能所需的稳定后备。这种相互依赖的关系很好,只要气价不飞涨就行。

储存解决方案

能源转型的障碍之一将是如何储存间歇性风电和水电。解决方案确实存在,但要达到所需规模还需要几年。

美国塔夫斯大学气候政策实验室常务董事艾米·迈尔斯·贾菲表示,“能源转型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澳大利亚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正向电网中添加大量电池,以在太阳落山时保持太阳能发电厂的电力供应稳定。这种部署还处于初期阶段,电池本身储存电力也是有限的,通常一次储存只能提供约4个小时的电力。

许多国家和公司都把希望寄托在氢气上,认为氢气既是储存能源的载体,又是运输业和工业的燃料,而且使用绿氢不会产生温室气体。与石油、天然气和煤炭不同,绿氢可在任何有水、强光和强风的地方生产。

第一批绿氢工厂仍处于规划阶段。许多潜在用户,如公用事业公司,还在研究这个解决方案是否适合。而氢气成为全球能源体系的支柱可能还需要数年。

短期内,北半球的暖冬将使气价下降,并使储气库重新填满。但当前的气价飙升提醒人们,虽然全球正试图建立一个新的能源体系,但它仍然依赖旧的能源体系。

分享到:

关键字:能源危机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