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电力碳中和新方案有望每年“省”1.2万亿元

作者:荆淮侨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11-01 浏览:

近日,华中科技大学电气学院教授陈新宇课题组与哈佛大学研究人员在《焦耳》发表了关于碳中和的最新联合研究成果。该研究通过电力能源系统数字孪生平台分析,给出最优碳中和转型路径,预计可降低年化成本1.2万亿元。

联合团队经过6年攻关,形成了电力能源系统数字孪生平台。平台包含超过40年的高精度陆上风电、海上风电和光伏发电历史资源评估,全国超过5000台火电机组的详细的地理位置和运行情况,全国所有规模以上水电机组的流量信息与运行特性,全国跨省输电线网架数据,全国各省电网实际运行的小时级负荷需求,以及目前主流的储能技术和最具前景的几种电解水制氢技术的性能和造价预测等数据。基于该平台,形成了全年8760小时、60个不同场景小时级精度运行模拟和最优投资计划。

研究显示,不同减排路径之间年化投资和运营总成本相差2.3万亿元。研究提供的最优碳中和转型路径不仅技术可行,而且经济性优于传统化石燃料为主的能源系统。该方案相比各省单独推进碳中和转型方案,可降低年化成本1.2万亿元。

该研究分析了实现80%可再生能源渗透率目标下全国统筹规划与各省分别规划的投资和运行结果,强调了统筹规划输电线网络、加强各省电力系统联系的重要性。全国统筹规划中,跨省区输电网络的加大投资能够有效促进可再生能源的消纳,利用大空间范围削弱可再生能源的波动性,大幅降低储能投资,并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我国负荷和资源分布极端不均匀的问题。

由中国科学院院士程时杰与美国哈佛大学教授Michael McElroy领衔的科研团队建议,应加强电力能源系统转型路径的科学顶层设计,缺乏科学规划会给能源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挑战。同时,需统筹规划全国跨省输电网的格局,通过发展区域内和区域间的特高压输电技术,降低全国总投资费用。此外,海上风电将成为远期我国东南沿海负荷中心低成本脱碳的最大来源,需进一步加强对海上风电的投资和研发力度。

分享到:

关键字:储能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