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产业观察 返回

用体系建设筑牢新能源汽车安全底线

作者:施芸芸 来源:中国汽车报 发布时间:2021-11-02 浏览:

安全始终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底线。正如前不久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司长王卫明所说的那样,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发展的同时,要清醒地认识到,新能源汽车安全是事关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第一要务。近日,工信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能源汽车安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提出要压实企业主体责任,督促企业建立健全新能源汽车安全体系,切实提升新能源汽车安全水平,助力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2035年远景目标。

与此前大多数文件和政策所不同的是,此次《征求意见稿》从构建系统、科学、规范的新能源汽车安全体系的角度出发,在强调提高动力电池安全水平的同时,还关注到了产品安全性设计、供应商管理和生产质量管控等多方面问题,并且从发挥企业监测平台效能、提高售后服务能力、做好事故响应处置等方面提出了要求。这给行业和企业释放出一个重要信号,那就是新能源汽车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全面统筹考虑,绝不能只谈电池安全。

近年来,电动汽车起火事件频频发生。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全年,全国共发生了超过60起纯电动车的自燃和着火类事件,其中不少都与电池密切相关。基于此,许多车企都将主要精力放在了电池安全上,打造更安全的电池也成为营销的重要卖点之一。电池安全固然重要,但事实上,新能源汽车被消费者所诟病的问题远不止此。据媒体不完全统计,2011年至今,被曝出的因自主品牌新能源车质量问题引发的交通事故至少达到108起,除了大部分为起火以外,断轴、刹车、辅助驾驶系统和安全气囊等均是造成事故的因素。

同样,新能源汽车生产一致性的问题也比较突出。10月18日,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约谈了2020年度新能源汽车监督检查中存在违规问题的7家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下发了责令整改通知书,要求有关企业认真分析问题原因,严格按照准入管理要求,限期整改存在问题。值得一提的是,这并不是第一次,早在去年年底,工信部就曾发布通报,称在组织的新能源汽车产品监督检查中,共有25家企业的27款车型存在生产一致性问题。

此外,虽然在此次《征求意见稿》中并未被具体提及,但配套基础设施的安全问题同样需要引起注意。为缓解用户的充电焦虑,企业正在抓紧建设更多的充电站和换电站,但大功率快充桩以及私人充电桩的安全管理,仍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需要进一步规范,加强管理。

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进入了新一轮的快速增长阶段,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如果不出现重大问题,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有可能突破300万辆。越是在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的当下,越要重视新能源汽车的安全问题。在日前召开的2021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甘霖表示,截至目前,我国汽车企业召回新能源车辆已累计达到128.38万辆,占总保有量的22.13%。也就是说,每5辆新能源汽车就有1辆被召回,其中因动力电池故障和制动力不足等缺陷所引发的召回时有发生。

如果车辆安全得不到保证,产品推广、品牌塑造就无从谈起。基于此,无论是车企还是监管部门,都应当进一步重视新能源汽车的安全问题,而且需要站在更加系统和全面的高度,加大监管力度,共同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为实现汽车强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分享到:

关键字:新能源汽车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