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光伏“缺硅”,或是机遇

作者:潘秋杏 来源:南方能源观察 发布时间:2021-11-04 浏览:

在硅料价格持续高位运行之下,多家光伏上游硅料企业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大幅增长。通威股份营业收入467.00亿元,同比增长47.4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9.45亿元,同比增长78.38%。大全能源营业收入为83.05亿元,同比增长177.1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4.73亿元,同比增长799.73%。新特能源营业收入为130.25亿元,同比增长128.87%,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约32.01亿元,同比增长4755.93%。

硅料价格上涨加上竞争相对激烈,中下游企业成本上升,利润因此遭到侵蚀。前三季度,东方日升归母净利润为3.54亿元,同比减少45.33%;爱旭股份归母净利润为-4582.52万元,同比减少112.25%。

9月30日,隆基股份、天合光能、晶澳科技、晶科能源、东方日升5家企业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光伏组件市场健康发展的联合呼吁》称在硅料价格一路飙升的情况下,很多已签订的组件订单将陷入严重亏损,恳请国家相关部门能从政策上灵活部署,引导企业避开年末“抢装潮”,并呼吁有效抑制原材料价格的无序上涨和恶性竞争。

年初,硅料价格在8万元/吨左右,现在成交价格已突破25万元/吨,价格上涨背后是供需矛盾,上游硅料产能供应不足,下游需求旺盛。

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统计,2021年上半年多晶硅产量23.8万吨,同比仅增长16.1%,而硅片、电池片、组件扩产增速快,分别同比增长40%、56.6%、50.5%,远快于硅料的扩产速度。

硅料产业是技术和资金密集型产业,产能弹性小、生产管控难度大,行业门槛高,近年来硅料新进及扩产的企业较少。与光伏电池和组件相比,硅料产业的产能建设周期较长,国内多晶硅产能建设周期约为12-18个月,加上3-6个月的产能爬坡期,正常量产时间大概需要2年。

在硅片、电池片和光伏组件企业大幅扩产的同时,硅料企业现虽有扩产计划,硅料产能增长相对缓慢,加上部分硅料企业产量受当地限电影响,下游环节需求仍然大于上游硅料供给。

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预计,11-12月国内多晶硅产量将环比持平或略有减少,而同期组件订单增加和价格上涨的预期,将对产业链前端各环节需求起到一定支撑作用,随着中下游库存逐步消化,硅料价格仍将在相对可控的缓慢、微幅涨势下维持高位运行。

过去十年,政策补贴、装机量增长带来规模效应以及产业链各环节的技术进步,光伏发电成本大幅下降。平价上网之下,面临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光伏行业需要找到解决“降本”问题的途径。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秘书长王世江在接受央视财经采访时便表示,“希望上中下游企业大家坐在一起,通过参股、控股或投资的方式相互协作,或者是长期的销售协议,把价格稳定在一个合理的水平。”

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不久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则认为,需要辩证地看待硅料价格上涨,“过去十年多晶硅料行业的投资成本、沉没成本、投资收益相对来说比较有限,也正因如此,供需在这个时间点出现了缺口,但有了新的资本投入、新的规模出现,下一轮的成本更低、规模会更大。”

换个角度看,此轮硅价上涨暴露了光伏行业发展的短板,或可将这一短板转变为机遇。光伏平价叠加原材料价格高企或可以挤压低效落后产能的生存空间,而通过管理和技术进步实现降本促效的企业得以发展,从而促进产业升级。

分享到:

关键字:光伏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