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近日,深圳市盛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盛弘股份)决定参加2021年12月1-3日在湖南圣爵菲斯大酒店召开的“首届中国国际新型储能技术及工程应用大会暨第四届全国电源侧储能技术应用高层研讨会”,并作为大会重点支持单位之一。
盛弘股份是一家以电力电子为核心的能源科技企业,成立于2007年9月,于2017年8月上市国内创业板(股票代码:300693),公司主营业务包含储能微网、电能质量、电动汽车充电桩、电池化成与检测、工业电源五大业务板块。
2012年,盛弘股份进军储能变流器市场,独特的模块化设计理念使盛弘的储能变流器产品抢先占领了市场先机,当年即参加了国家863项目、印尼海岛示范工程等国家级示范项目。九年行业深耕,盛弘股份一直专注于储能微网产品及系统集成解决方案,并提出“工商储能,盛弘驱动”的概念,为客户提供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一站式储能解决方案,协助客户搭建绿色可持续的储能生态系统。
储能系统集成解决方案
随着储能市场规模的扩大,储能的独立主体地位得到明确,可直接参与电网级调峰、电力市场调频等辅助服务市场、备电及需求侧响应服务以及电力现货市场交易。在此背景下,盛弘股份针对市场情况进行细分聚焦,针对不同的储能市场应用推出对应的解决方案。
面向工商业及电网侧的储能市场,盛弘股份进一步优化创新模块化储能变流器设计。针对电池大规模成组利用所导致的电池不一致性、环流性问题,盛弘首创多分支储能变流器,将多组电池分散接入储能变流器,减少电池簇并联,降低电池损耗,能够更大化利用电池,降低建设成本,进一步提升整个系统的性能与效率。
为了降低储能系统集成的难度和成本,盛弘股份将储能系统中所有电气的设计和设备全部集成到一个集装箱之内,为客户提供从商业模型计算、方案设计、电池电压设计、EMS设计到集装箱布局等一站式服务,客户只需安装电池即可直接进行使用。
面向微电网应用,盛弘股份研发了光储一体机产品,专门针对无电地区微网应用。盛弘光储一体机集成储能变流器与光伏逆变器功能,可高效利用光伏发电,降低现场安装工作量,满足中小型微电网的光储一体化应用。同时盛弘通过自研的本地控制器,协调、控制所有系统进而快速部署,无需重新耗时再做大量设计。
领跑海外储能市场
在发展过程中,盛弘股份海外业务遍地开花。相较于国内储能市场,欧美及日本的储能市场发展则更为成熟。在欧美发达国家,电力交易更加市场化,通过储能系统的应用,可进行削峰填谷、削减需量电费等功能,最大化自用实现能源独立、满足备电需求以及参与能源和电力服务交易。能够有效的减少工商业用户的用电成本,将储能项目的投资回报周期缩短至1-2年,真正为用户创造价值。
截至目前,盛弘股份已和不同的合作伙伴在缅甸、印尼、泰国和非洲等无电弱电及偏远地区通过灵活的模块化储能方案,建设了一体化的储能系统,减少了安装和维护成本。为无电弱电地区带来光明,改善当地人们的生活条件。
截止目前为止,盛弘储能的产品已在全球5大洲40+的国家与地区投放使用,累计装机容量超过1GW,在线运行数量项目超过1000个。
产品通过权威认证
盛弘储能变流器产品覆盖30-1000kW全功率范围,均已通过第三方认证机构。根据中国、英国、德国、澳洲和美国电网安全规范标准进行的测试和认证,并在美国加州和夏威夷州电网公司、澳洲清洁能源协会CEC及英国能源网络协会ENA上进行列名,满足智能逆变器对电网的高级支撑能力。
50~250kW系列模块化储能变流器成为全球首款同时满足UL、CPUC 和HECO相应规范的大型并网逆变器,并能同时满足并网和离网的应用需求。此外,盛弘股份储能实验室也同时成为Intertek和TUV莱茵所认可的试验室,能够在公司内部实现相关认证的目击试验。
作为储能领域的先锋,近年来盛弘不断深耕新能源领域,从储能变流器到储能系统,从实现使用功能到实现经济效益。一路走来,盛弘从未将自己局限为一家提供电力设备的公司,而是积极响应市场需求,通过技术创新持续为客户推出专业的模块化储能及微网系统解决方案。
着眼未来,盛弘储能一直坚持技术创新。提前布局相应的产品和技术,来满足下一代产品的市场需求,为用户提供专业高效的储能解决方案。
高端品牌会议介绍
本次大会由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湖南省商务厅、长沙市人民政府、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联合100余家单位共同联合支持。大会以“新储能 新动力 新发展”为主题,将邀请储能领域专家学者、政府主管部门领导、新能源业主单位、科研单位、发电集团、设计院、电网公司、系统集成商以及投融资机构企业负责人及相关产业代表1000余人共同参与探讨和交流。
大会将设置大会开幕式、院士报告及储能产业高峰对话、储能材料与装备、新型电化学储能技术、储能系统集成、锂离子电池技术应用、新型物理储能技术、储能安全与运维、储能检测、认证与标准、氢储能及燃料电池、储热与蓄冷、优秀青年创新论坛、第四届全国电源侧储能技术及应用高层研讨会等13场论坛。会议期间主办方还将安排相关展览及参观交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