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储能市场>电源侧储能 返回

新能源项目建设进入新阶段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经济日报 发布时间:2021-11-16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在前不久举行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我国提出将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加快规划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一批大型新能源项目启动,不仅能进一步满足快速增长的清洁能源需求,助力碳达峰、碳中和,还能够促投资稳增长,带动西部地区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首批1亿千瓦项目密集开工

我国地域辽阔、风光资源富集,相较于“零敲碎打”的分布式新能源建设,基地化、规模化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更利于短期放量,将成为未来一段时期重要的新能源开发方式。

近期,第一批装机容量约1亿千瓦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已有序开工。从已开工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看,甘肃规模最大,青海次之。10月15日,甘肃省举行新能源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开工规模在国家确定的集中开工855万千瓦基础上,还将酒泉、金昌、张掖、武威、嘉峪关5市具备开工条件的新能源项目纳入集中开工范围,总规模达到1285万千瓦。

同日,国家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集中开工建设,总装机容量达1090万千瓦,包括8个就地消纳项目和7个青豫直流工程二期外送项目。

内蒙古大基地项目更注重生态效益。10月16日,内蒙古蒙西基地库布其200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开工建设。该项目是我国单体规模最大的光伏治沙项目,标志着“光伏+治沙”生态综合治理进入新阶段。

宁夏大基地项目则更突出智能化。10月21日,总投资超100亿元的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电力公司200万千瓦光伏项目开工建设。与传统光伏电站不同的是,该光伏电站结合了矿区地质条件,采用“地上”“地下”和“设备”三个维度数字化设计,以无人机巡检系统、自动清洗系统、智能故障诊断系统等智能设备为支撑,实现无人值班、少人值守、智慧运维。

大基地项目逐步落地,有望为我国经济发展及“双碳”目标实现提供有力支撑。

缓解电力供应紧张局面

当前,能源已成为全球最短缺的大宗商品之一,能源革命呼吁更多清洁能源供给。

“继续推动各类电源项目建设和投产,推动具备条件的支撑性电源投产,以缓解电力供应紧张。”针对目前紧张的能源形势,国家能源局副局长余兵表示,结合“十四五”期间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会同有关方面加快推进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推动具备条件的应急储备电源和热电尽快投产。前9个月,风电投产超过1400万千瓦,光伏投产超过2200万千瓦,能够适当缓解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

近期,我国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加快推进。据不完全统计,9月份多个基地招标优选,共披露2000万千瓦招标规模。目前已招标的基地大多要求年内开工,2023年年底前并网,成为明后年新增装机主力。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长李创军表示,综合来看,“十四五”期间可再生能源发展将进入一个新阶段,将通过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提升新能源消纳和存储能力,既实现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开发,也实现高水平消纳利用,更加有力地保障电力可靠稳定供应,实现高质量跃升发展。

“从新能源发展形势看,‘十四五’作为新能源发展新阶段和窗口期,国家的定位是大规模、高比例、市场化、高质量。近期出台的能耗双控、电力市场化交易等宏观政策,都将对新能源发展带来积极促进作用,未来10年将迎来超10亿千瓦的风光新增装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研究中心研究员时璟丽说。

  (原载11月10日《经济日报》1版)

分享到:

关键字:新能源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