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2025改版停用栏目>储能资本>基金股权 返回

需求温和增长,镍价有望再创新高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发布时间:2014-04-29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供给紧缺预期是支撑镍价上行的核心因素,但如果需求端没有改善,那么镍将面临有价无市的尴尬局面,也会对镍价持续上涨造成制约。从现货价格变动来看,目前镍需求并没有明显变化,但需求正在温和改善。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镍正处于去库存的过程中,未来某个时点可能会出现逆转供需关系的节点。

 

中国需求稳定增长

 

镍的主要应用领域是以合金元素用于生产不锈钢、高温合金钢、特种合金和镍基喷镀材。其中不锈钢是镍最主要的初级下游需求行业,需求占比达到61%。从全球需求分布看,中国为头号需求大国,据WBMS(世界金属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镍产品需求量为91万吨,占全球总需求量的50%。

 

据澳大利亚不锈钢研究机构SMI称,2013年中国不锈钢产量为2050万吨,较2012年增加17%,占据全球不锈钢总产量的50%以上;不锈钢成材产品达1800万吨,较2012年增加16%。另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一季度,全国不锈钢日用制品累计完成产量同比增长13.42%,增速较去年同期明显加快。1~2月,全国不锈钢日用制品行业累计完成产量同比增长3.96%,3月份出现大幅回落,但增速依旧保持着相对较高水平。

 

出口需求也将拉动中国不锈钢的产量。麦格理集团预计,2014年中国不锈钢净出口将增至200万吨,大约一半以上的RKEF工艺镍生铁工厂将形成与不锈钢的一体化工厂。中研普华冶金研究报告指出,随着全球经济逐步复苏,全球不锈钢行业的需求亦将增加。特别是在中国市场,因政府支持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和提升能源使用效率,这将增加不锈钢的消费量。

 

卓创资讯分析师许海滨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采访时表示,“虽然说目前我国不锈钢市场也是供大于求,但随着镍矿供给的减少,不锈钢供过于求的局面会跟随镍矿出现同步转化。因为镍价上涨会导致不锈钢库存的减少,这对不锈钢行业是有好处的。”

 

中国钢铁现货网信息显示,4月上海克虏伯不锈钢盘价出台,以304冷卷为例,较3月出厂价有300元/吨的上涨,2毫米报18700元/吨。有镍铁企业人士称,镍价上涨带动成本增长,最近几个月不锈钢成交价水涨船高,短期内或继续上涨。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调查了解到,我国每年镍需求量为85万吨,其中45万吨来自镍铁。印尼如果限制镍矿出口,中国镍铁生产会受到严重影响。与此同时,我国镍矿需求也在增强,一方面是因为我国不锈钢的发展正在向高端领域挺进,这将需要更多的镍矿;另一方面我国矿产资源保护力度正逐步加大,国内开采力度有所放缓。

 

因此,不管是从历史发展趋势、经济发展需求,还是从出口方面来看,不锈钢的需求前景都非常明朗,这也有望进一步推进镍价的上涨。

 

镍价可能继续创新高

 

供给存在紧缺预期,需求同时在温和增长,镍价仍存上涨动力。不少专家认为,即便镍价涨至1.8万美元一带,年内也有创出新高的可能。

 

安信证券近日指出,1月印尼镍矿出口禁令正式生效,国内最主要的红土镍矿供应渠道完全被切断。虽然在印尼禁令发布前,中国从印尼突击进口红土镍矿,形成了大量的港口和企业库存,但据统计,这些库存仅够消耗4~6个月。随着库存逐步减少,贸易商惜售情绪渐起,红土镍矿、镍生铁成本势必抬升。镍生铁成本抬升带来的后果是—国内不锈钢厂减产,不得不调整原料结构,加大电解镍的采购,这将直接驱动国内电解镍价格的上涨,并为伦镍的进一步上涨提供有力支撑。

 

一位券商行业研究员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后市主要是去库存。从LME精镍的交易所库存,再看国内港口的库存,预计国内库存够用3~6个月,届时可能会出现供给缺口或逆转供需关系的节点。而且那个时候印尼的禁令能不能持续会更加明朗,如果到时镍矿出口禁令还会持续,则价格将继续上涨。”

 

富宝咨询镍行业分析师王学雷同样表示,“目前镍价暴涨主要还是受炒作因素影响,投资者将后期供应紧张的担忧无限扩大了。无论从数据监测,还是上海、江苏等主流地区贸易商的交易情况来看,现货市场的成交情况并不是太好。待国内镍矿库存进一步被消耗,下半年镍价应该还有高点。”

 

此外,卓创资讯分析师许海滨也预计,根据国内镍矿库存消耗情况来分析,供需关系的逆转大概会在9、10月份左右显现。他还认为,印尼禁令年内放宽的概率非常小,所以镍价将有进一步上涨的可能,不排除年内镍价将上冲至2万美元/吨。

分享到:

关键字: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