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万亿级碳中和市场,鲁企已“躬身入局”,摸索出一条综合能效管控服务路径,并开始向全国输出“山东经验”。
近日,山东电气设备及系统节能服务企业——鲁电集团与央企国网综合能源服务集团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协议。鲁电集团董事长杨东廷介绍,“‘牵手’央企,将发挥我们在综合能源领域的技术和平台优势,整县推进综合能源管理,将山东经验快速复制推广到全国。”
打动央企拓展智慧用能市场
正值北方供暖季,清洁供暖、供热方式的选择,成为市民热议的焦点话题。位于济南高新区的“能源谷”,受到了包括央企在内的资本的热捧,国网综合能源服务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京能国际综合智慧能源有限公司先后与鲁电集团山东能源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根据协议,国网综合能源服务集团有限公司将与山东能源谷集团联合开展智慧用能、综合能源服务,联合开展电能替代、清洁能源、多能互补服务,联合开展多能供应、虚拟电厂服务、储能项目推广服务,联合开展能源交易服务。
“能源谷”为何打动央企资本?鲁电集团院内,山东省节能减排科学展览馆藏着一些答案。这家公益科普展览馆,除了展示节能领域的先进技术,更是“双碳”之下,行业寻解综合能效管控解决方案的一站式服务平台。
在展览馆内,有个“智能热岛”引参观者驻足。这项来自德国的拉特姆相变储能技术,将工业余热废热通过移动热库将热量储存起来,用运输车辆将移动热库运送给需求的用户,就像一个移动的大型充电宝,可以给泳池、学校等公共场所供热、供暖。
而这项储热系统的到来绝非偶然。山东能源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全资收购德国LaTherm公司的专利技术,已在济南市及周边进行市场应用,并形成了产业化生产线,通过进一步研发固定式储热装置,利用光热和谷电进行供暖,大幅降低了运营成本。
以正在运用这一技术的德州电力公司一体化项目为例。LaTherm相变储能部件作为空气源热泵和光热热源的储能环节,为该公司营销楼提供清洁高效的供暖方式。储能部件存储光热热源为白天的热能,实现了24小时利用太阳能光热为大楼供暖,储能空气源热泵产生的热量,在用电高峰时向大楼供暖,实现“移峰填谷”,明显降低了运行成本。
中车山东机车车辆有限公司电储热项目,采用了高压电极锅炉和水储热技术,替代了原有4台燃煤锅炉共计40蒸吨,供暖面积40万平方米,保障整个厂区的生产及办公采暖需求。据悉,中车集团计划在黄河以北工厂推广这一技术。
综合能效管控新模式走向全国
作为国内唯一一所节能减排科学展览馆,山东省节能减排科学展览馆受到同行业高度关注。杨东廷介绍,下一步,将与国家节能中心、中电科十三所共同在北京亦庄再建一所国家级节能减排展览馆,复制推广“鲁电模式”。
鲁电模式做出哪些创新?“这是能源苏宁、能源宜家。”杨东廷这样定义,在运营上,在每个县区成立综合能源投资运营业务公司,内设物联网数据中心、实验中心、运营维护中心(维修车间、维修车辆)、整体解决方案集成中心。国家节能中心评审处副处长闫金光认为,在推动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和平台模式的创新上,“能源谷”综合能效管控服务平台的做法值得推广。
综观节能服务市场,经历了从节能设备到合同能源管理,再到综合能源服务的过程。
传统的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是节能服务公司与业主(能源用户)签订能源管理合同,为用户提供节能技术和资金,以节能效益分享方式回收投资和获得利润。但这种模式,也曾经遇到技术、资金等诸多难题。
从电气设备到节能服务,再到综合能源服务,鲁电集团用了近20年时间,现在,“能源谷”实现了对传统模式的颠覆,其基于区域能源一体化,将政府、行业协会、需求方、技术方、资金方等整合到一个平台,由市场主导,形成一种新型能源服务模式,可以说,“能源谷”的大数据中心,就是“鲁电模式”的“大脑”。
“双碳”让“能源谷”综合能效管控服务平台应用场景更加丰富,“能源谷”如何实现区域能源管理?
其将区域碎片化需求打包,包括技术打包、政策打包,以互联网、大数据为依据,通过技术节能、管理节能、行为节能、政策节能,使整个区域最大程度使用可再生能源,提高使用效率,实现区域能源的清洁安全,达到客户的舒适度和经济性、降低用户初始投资,实现能源可持续性使用。
以智慧城市建设下的路灯托管为例,许多城市将路灯节能也纳入了绿色任务单。菏泽市单县整个城区,有将近3万盏路灯的照明由山东能源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负责运营维护,通过管理改造、技术改造,降低路灯电费,山东能源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只收取托管服务费。
截至目前,鲁电集团已经投资了5家工业余热发电厂,利用余热发电机组产生大量蒸汽发电出售给企业,企业既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又得到了便宜实惠的电。
工作人员还展示了“能源谷”通过传感器、通讯和后台管理软件与能源管理用户建立的预防能源安全隐患的做法。例如,一所高校的用电在寒假期间系统显示异常,并发出警报,防患于未然,工作人员立即与校方取得了联系,及时处理了电力故障。
据悉,“能源谷”通过平台采集数据对数据进行诊断分析,直接降低用能,一旦发现问题,除了可以提供有效的诊断服务,还能及时发现设备的缺陷和隐患,保证供电的可靠性。
根据计划,鲁电集团将在北京亦庄再建一所国家级节能减排展览馆。杨东廷介绍,“我们将利用北京的区位优势,整合国内外领先的节能环保技术和专家,扩大大数据中心,为客户服务提供更全面、更完善的节能环保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