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与此同时,日本丰田的混合动力汽车车型-普锐斯产销量已超上百万辆,成为现如今市场上主导的混合动力汽车主打车型。早前更有媒体披露称,包括日本尼桑等汽车厂商在内,已经联合研发成功了满电续航里程达到上千公里的电动汽车,这相对于目前中国最“先进”的比亚迪E6“先行者”满电续航里程仅300公里的续航能力来说,差距着实不小。德国大众也于2011年11月宣称已经拟定了电动汽车的技术标准体系,拟在全球的大众汽车生产厂中执行。美国通用也曾公告称将联合韩国LG化学共同研发电动汽车动力锂电池,而韩国LG化学是目前全球范围内动力锂电池的领先制造商。
面对国际汽车巨头的“步步紧逼”,中国的汽车制造厂商们似乎并没有“团结一致,共同对外”,大有“攘外必先安内”之势。面对未来数千亿,乃至上万亿元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在事关未来汽车发展方向的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及其相关技术标准的制定上,相互之间“死磕”,互不想让。而对于发展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电动汽车的技术研发方面却鲜有进展。
而在中国众多的汽车制造厂商中,比亚迪无疑是最为引人关注的一个。比亚迪自进入汽车整车制造领域以来,就颇为市场所关注。2009年在中国政府出台汽车购置税收优惠等汽车产业的扶持政策的有利政策环境下,比亚迪汽车的业绩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而从手机锂电池起家的比亚迪,自巴菲特入股比亚迪之后,其“坚定”的电动汽车发展战略尽管时不时的有人有所怀疑,但是王传福几乎将比亚迪汽车“押宝”在电动汽车的未来发展上的“豪赌”却似乎从未改变。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与研发,比亚迪的电动汽车满电续航已达300公里,其生产的电动公交客车更是已有数万公里的行驶记录。但是无论是电动汽车的安全性、续航能力等方面,还是中国电动汽车相关配套的充换电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大为之后,比亚迪如今依然在电动汽车动力锂电池、电动汽车的安全性等方面仍难有突破。
面对如今或将“多元化”的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原先将所有研发方向均放在电动汽车方面的比亚迪,如果要重新投入相应的财力、物力、人力去开发除电动汽车之外的其他技术路线的新能源汽车,无疑将会进一步的加大比亚迪的资金压力。但是,如果比亚迪不投入相应的研发,相对于现在技术条件更为成熟的混合动力汽车,比亚迪或将有可能会失去这个有可能主导中国车市十年时间的混合动力汽车市场。
尽管从目前的技术发展方向来看,电动汽车时代终将会到来的,但是什么时候到来,似乎全球的汽车工业并没有更明确的答案,而比亚迪又是否能够在电动汽车时代到来之前,而“死”在黎明前的黑暗中呢?比亚迪又该何去何从呢?或许时间与市场将会给予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