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转变能源发展方式,调整能源结构。实现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11.4%的目标。水电装机增加20%,并网风电规模增加2倍,太阳能发电装机翻3番,生物质发电装机翻一番,沼气利用、太阳能热利用、生物燃料均有较大发展。促进天然气快速发展和分布式利用,适应全球能源产业变革趋势,大力推进煤炭清洁高效转化利用水平。
二是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保障能源供应和安全。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能源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建立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分解落实机制,制定实施方案,把总量控制目标分解落实到地方政府,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加大考核和监督力度。建立能源消费总量预警预测机制,对能源消费总量增长过快的地区及时预警调控。切实改变敞开口子供应能源、无节制使用能源的现象。通过这些措施和要求,将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和年均增长水平控制在合理较低水平,以较低能源消费和增长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协调稳定发展。
三是建设现代能源产业体系,推动能源科技创新。改造提升传统能源产业,提高能源产业竞争力。依靠无限的科技创新潜力,化解有限的能源资源约束。重点培育可再生能源、新能源、节能环保和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序开发煤制天然气、煤制液体燃料和煤基多联产技术,加大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利用技术试验示范项目的步伐,大力发展清洁、高效大容量燃煤机组,发展热电联产,实施燃煤电厂脱硫脱硝工程,发展智能电网和特高压输电技术,积极推进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技术进步,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高效发展核电,有效推进分布式能源系统发展,实现从能源大国向能源强国的转变。
四是加快农村能源发展,提高农村能源普遍服务水平。促进农村新能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到2015年建成200个绿色能源示范县和1万个新能源示范村;继续农村电网改造与完善化,全面提高农村电气化水平,基本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推动城乡能源一体化建设,提高普遍服务水平,满足日益增长的农村生产生活用能需要。
五是加强能源国际合作,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坚持互利共赢、多元发展、协同保障的新能源安全观,积极开展能源国际合作,坚持“走出去”战略,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能源资源,学习借鉴世界各国在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方面的理念、经验和方法、技术和管理、政策和法规、服务和创新等,提高我们共同应对资源约束和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的能力,努力保障能源安全,促进世界能源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