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能源电力供需两侧多元化发展路径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新华财经 发布时间:2021-12-07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2021年能源转型发展论坛暨国网能源研究院成果发布会4日在京举行。会上发布《中国能源电力发展展望》《全球能源分析与展望》报告等系列研究成果(以下简称“报告”)。报告认为,统筹谋划能源电力保供与降碳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有必要针对化石能源和煤电的定位、新能源发展趋势进行深入探究,坚持系统观念,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供需两侧多元化发展路径。

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从未来保障能源供应角度看,既要考虑更多地以非化石能源满足增量能源需求,又要优先推动庞大的存量化石能源安全有序地清洁化利用。

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耀华预计,2035年前后,我国风电和光伏等新能源装机占比超过50%;2045年前后,发电量占比超过50%。

“为解决新能源大规模发展带来的电力、电量平衡与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问题,更加需要各类电源协调发展。”王耀华说。

报告显示,我国现有的11亿千瓦煤电机组多处于“青壮年”时期,约9亿多千瓦为高参数、大容量煤电机组,在电力保供中的地位短期内难以改变。

“煤电机组经碳捕捉、利用和封存(CCUS)改造后,即可成为‘近零脱碳机组’,相当于‘清洁能源’。”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张运洲说。

专家表示,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实现电力安全可靠供应,必须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推动供需两侧多元化发展,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能源电力安全保供之路。

在供给侧,充分发挥煤、气、水、核、风、光、储等多能互补优势,构建多元化电源体系,更加清洁低碳地满足中长期电力需求,保障电力供应的稳定性。

在需求侧,充分发挥不同能源品种的互补特性,构建多元化终端用能体系,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降低主要靠单一能源品种满足需求带来的短缺风险。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能源咨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杜祥琬表示,横向的多能互补,纵向的源网储荷发输配用协调规划,调动各种灵活性资源,发展各种商业化的储能技术,有可能实现新型电力系统安全可靠供应。

“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在实施“双碳”战略的过程中,张运洲建议,要统筹安排新能源和煤电发展,“十四五”时期,以能源电力保供为基础和前提,在大力发展新能源的同时,发挥煤电的托底保障作用,加强战略、规划、监管等顶层设计。同时,加快出台促进CCUS技术创新升级和产业规模化发展的相关政策,加强政企联合,超前规划布局运输、封存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CCUS尽早在电力系统实现规模化运用。

分享到:

关键字:电力市场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