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格拉斯哥气候大会后,有关气候变化的议论愈演愈烈,有关能源转型、欧洲“电荒”等话题不绝于耳。一个月来,世界多国先后推出碳达峰碳中和承诺及时间节点,但能否落到实处仍有待检验。有人称,本次大会达成的《格拉斯哥气候协议》是继《京都议定书》《巴黎协定》后的又一个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里程碑文件。让我们关注一下这份协议将对世界产生怎样的影响?
●本报记者 张 炅 编译
11月,在英国格拉斯哥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6次缔约方大会(COP26)上,来自全球197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经过艰难谈判终于达成协议,就《巴黎协定》的实施细则达成共识。
《格拉斯哥气候协议》的达成可谓是一波三折。此前,由于与会各方分歧严重,大会进入“加时”阶段。戏剧性的一幕发生在谈判最后关头,印度代表提出要将协议中“逐步淘汰煤电”改为“逐步减少煤电”,引发了不小的争议,但修改后的协议最终获得通过。
对此,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直言,“协议是一种妥协,反映了当今世界的利益、矛盾和政治意愿状况”。联合国发布的新闻稿称,虽然《格拉斯哥气候协议》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全球气候变化格局,但“确实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联合国文件首次规定减煤
最终版本的《格拉斯哥气候协议》在“减缓气候变化”一节中呼吁各国,“要通过增加清洁发电、降低能耗等措施向低碳能源系统过渡,包括逐步减少没有减排措施的煤电和逐步取消化石燃料补贴”。
一些国家代表对协议的修改表达了不满,但还是“勉强接受”,并且承认,相比达成一个“不完美”的协议,达不成协议的后果会更糟。印度代表认为,“取消煤炭”是在不公平地呼吁发展中国家采取可能威胁自身发展的行动。目前,印度能源消费的70%来自煤炭,75%的电力来自火力发电。
尽管涉及煤炭的措辞被淡化,但这仍然是历史上首次将削减煤炭和取消化石燃料补贴写入联合国气候大会文件,削减煤炭势在必行。大会期间,46个国家签署了全球煤炭向清洁能源转型的声明,其中23个国家首次承诺取消煤炭发电。此前,我国也承诺将严控煤电项目,“十四五”时期严控煤炭消费增长、“十五五”时期逐步减少。
气候资金能否落实受关注
早在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发达国家就承诺,将在2020年前每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1000亿美元的气候援助资金。现在2020年早已过去,这一承诺却仍然没有兑现。
据统计,2019年,发达国家提供了约800亿美元的气候资金。虽然现在2020年的统计数据尚未出炉,但联合国此前发布的一份报告称,1000亿美元目标落空是“唯一现实的情况”。
不仅如此,发达国家气候援助资金“掺水”问题十分严重。据英国非政府援助组织乐施会统计,2017~2018年的气候资金中,有80%是以贷款的形式提供的,其中约一半是非优惠贷款。
在格拉斯哥气候大会上,气候资金成为核心议题之一,发展中国家代表纷纷呼吁发达国家尽快兑现气候资金承诺,这一诉求也体现在协议文件上。
协议的第五部分对发达国家未能落实气候资金承诺“深表遗憾”,并敦促发达国家在2025年前全面落实1000亿美元的援助资金,呼吁发达国家在财政资助、技术转让、增强发展能力等方面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力度。同时,协议还呼吁多边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和私营部门加强资金调动,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
各方作出新的气候承诺
根据《巴黎协定》,各国应该根据国情和发展阶段确定气候变化目标,并每五年通报一次国家自主贡献。气候大会因为新冠疫情推迟后,各国国家自主贡献目标提交日期也从2020年推迟到2021年。《格拉斯哥气候协议》敦促各国在2022年气候大会召开时,重新审视国家自主贡献,以确保更接近控温1.5摄氏度的目标。
本次气候大会期间,多个国家作出了新的减排承诺。在领导人气候峰会上,印度总理莫迪一改此前对碳达峰、碳中和承诺的消极态度,宣布印度将在2070年实现碳中和。尼泊尔宣布在2045年前实现碳中和,以色列、泰国和越南宣布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尼日利亚承诺2060年实现碳中和。
大会召开前夕,中国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总结了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成果,指出我国已提前实现2015年提出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并在2020年提出了新目标: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计划2030年单位GDP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25%,风力、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12亿千瓦。
此外,各国还在保护森林、甲烷减排等方面作出了新的承诺。包括我国在内的114个国家共同签署了《关于森林和土地利用的格拉斯哥领导人宣言》,承诺到2030年停止砍伐森林,扭转土地退化,投入120亿美元公共资金用于保护和恢复森林。这些国家覆盖了全球85%的森林面积。100多个国家加入了“全球甲烷承诺”,到2030年全球甲烷排放量将比2020年减少30%。
《中美关于在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的格拉斯哥联合宣言》被外媒称为本次气候大会的“意外之喜”。未来10年内,中美两国将在电力系统脱碳、减少甲烷排放、减少煤炭消费等重点领域开展合作,共同组建“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工作组”,推动应对气候危机的多边进程。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评价道:“应对气候危机需要国际团结合作,中美联合宣言是迈向正确方向的重要一步。”
绿色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联合国文件称,到2030年低碳经济领域将创造6500万个就业岗位,就业增长最快的行业是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能。
随着能源转型,《格拉斯哥气候协议》敦促各国将逐步取消化石燃料补贴,这些举措将给相关行业的从业者带来巨大影响。协议有关条款称,有必要支持这些行业的工人寻找其他的工作机会。
与会各方还就清洁技术、新能源汽车发展等问题展开了讨论并取得了一定成果,无疑将加快推动绿色产业发展。多个国家、6家大型车企共同签署了《关于零排放汽车和货车的格拉斯哥宣言》,承诺到2035年在全球主要市场停止销售燃油车,到2040年在全球范围内逐步停售燃油车。